首先声明一下,这里的“认错”不是指做了冒犯别人的事而道歉,而是指承认自己的某个行为或认知不合理,是错误的。
前两天去岳阳楼玩的时候碰到一对情侣,女孩看着眼前的三层木楼一脸失望地对男生说:“这就是岳阳楼啊?好无聊哦。”男生一脸尴尬地笑着说:“来都来了,上去看看吧,也许里面还不错。”进去之后男生拿着手机找各种角度给女孩拍照。逛完一圈下来后他们坐在门口嘻嘻哈哈地捣鼓着手机,不用猜也知道一定是在修图发朋友圈。
“来都来了”这句话想必热爱旅游的人一定经常听,甚至自己都可能说过。其实去过这种翻修甚至重建的古代人文景观的人都会明白,里面并没有什么特别可看的,无非就是一些古诗词的篆刻和仿古的器具。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岳阳楼实在是乏善可陈。但为什么明明就是很无趣的东西,我们本着不浪费的心理逛完一圈后还要在朋友圈里装得很有意思似得?
其实无非就是如果我承认了这个目的地不好玩,这里的景色不美的话,那我精心挑选,万里迢迢而来的旅程岂不是显得很蠢?!我怎么能承认自己很蠢呢!
这种对自己“愚蠢”行为的强行否认,可以用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不协调理论”(以下简称“不协调理论”)加以解释。
1、被扭曲的战争记忆
不协调理论认为,当我们的行为和之前的想法或信念(“认知”)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感到紧张(“失调”)。为了减少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经常会调整自己的想法。
假设你本来打算这两天在淘宝上花几十块钱买件T恤穿的(原认知),但当你朋友拉着你逛耐克专卖店时你没经得住导购的诱惑,花了两三百买了件T恤后(与原认知不一致的行为),你的内心OS一定是这样的“嗯,虽然超过了我的预算,但耐克毕竟是大品牌,衣服质量也挺好的,用料也更安全,还是挺值的。”(调整后的认知)
现实中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国人对于03年伊拉克战争的态度的前后变化。这场战争主要起因于推测萨达姆政权可能拥有威胁美国和英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争伊始,仅有38%的美国人认为:即使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场战争也是正义的。大多数的美国人相信他们的军队会找到这些武器,并且支持这场刚刚发动的战争。
但在伊拉克战争中并没有发现存在这种对美国人构成威胁的武器,因而战争的大多数支持者体验到了“不协调感”。尤其当他们意识到战争对美国经济和人力的破坏,以及伊拉克战后的混乱时,他们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为了减少这种不快的体验,国际政策态度项目记录到,一些美国人修正了自己支持对外开战主要原因的记忆——战后一个月,曾经占少数的观点变成了多数派:58%的美国人认为即使没有找到宣称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场战争仍然是正义的,因为它维护了中东的地区的民主与和平。
为什么人们非得通过调整自己的想法来消除认知失调的状态呢?有一部电影可以给我们启示。
2、噢!我的精神快要崩溃了!
《The man from Earth》讲的是:一个哈佛大学的历史系教授约翰奥德曼在任教10年后突然决定搬家,他的一群教授朋友来为他送别并探寻他突然离开的原因。
电影里约翰在朋友们的一再追问下讲出了自己保守了一生的秘密——他是一个活了15000年而不死的原始人,为了避免身边人发现他不老不死的秘密而不得不每十年搬一次家。这群教授在错愕之下试图从各个角度驳斥约翰的谬论,但他们提出的种种质疑都在约翰波澜不惊的叙述中被一一击溃。而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不能把约翰拉到实验室解剖或给他一枪看他能不能自愈),所有人都没法用自己已有的认知体系去证明或者反驳约翰。
这种巨大的认知失调使得刚刚失去妻子的精神科医生情绪崩溃,使得信仰基督教的女教授三观尽毁(约翰说自己就是耶稣-_-!!!),直至最后大家一致要求甚至强迫约翰承认自己说的是假的,是在开玩笑。而当约翰承认自己是在讲故事后,这场原本温情的送别会才伴着深沉的暮色在一片释然中结束。事实究竟如何无从得知,但至少他们即将崩坏的三观得以重建和恢复。
认知不协调的状态越严重,人的情绪反应就会越激烈,而人类是没法在激烈的情绪中保持理智的。就像电影里的精神科医生在情绪崩溃后甚至一度掏枪想要给约翰一枪,看看他能否自愈。另外,认知失调的持续时间过长,人就有可能发生“认知解离”,而这是恰恰精神分裂的主要症状之一。
所以,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保持认知一致性是人类数万年进化中为了维持心智稳定和正常生活而产生的一种本能——但就和人类所有其他的本能一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但有时也会把我们带进沟里。
3、被人骗了还帮人伸冤
买过保健品的人应该都会有这种经历——当你在推销人员的反复诱导下掏钱买了保健品之后吃了一段时间却发现没什么用,如果这时你身边的人哪怕只是弱弱的问一句“这个到底有效果么?”你都会轻则心有不快,重则激烈争辩,甚至拿推销人员忽悠你的那一套话术来试图说服你身边的人。
这就是被“保持认知一致性”的本能所利用的结果——被人骗了还帮人伸冤。而正确的做法是,反过来利用这种本能为我们服务。
4、即刻行动
“要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去付诸行动
要不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避而远之。
要想改变一个习惯,那就做点别的事来取代它。”
——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
“不协调理论”提示我们,人的行为是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人的态度的。所以,如果我们想在某个重要的方面改变自己,最好不要等待所谓最好时机,而是立马去做——开始穿上运动鞋出去跑两圈,开始拿出单词本试着读几个,开始翻出女神的号码发一条短信,开始敲击键盘写下文章的开头。
尽管我们一开始非常不情愿那么做,但是行动的力量是巨大,当你做出行动后,那些之前阻止你行动的信念(太累了,太难了,不可能成功......)就会在“保持认知一致性”的本能的影响下慢慢地烟消云散,你就会真正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5、后记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们已经逐渐在有意识地克制着生理上的本能——人类克制着掠夺的本能,学会了交易;人类克制着交配的本能,学会了忠诚;人类克制着杀戮的本能,学会了和平......但人类对于自己心理上的本能——追求一致性、追求高自尊、追求社会认同等,却还疏于防范。
想要防范自己心理上的本能,第一步就是认识到这些本能的存在,并且了解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承认自己也常常因此犯错。然后才能学着去利用这些本能来帮助自己成长,甚至试着在一定程度上去克制这些本能。
人类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人类在多大范围里,多大程度上克服了生理上的本能。而个人的成就则取决于个人在多大范围里,多大程度上克服了心理上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