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疫情以后,我们发现,我们新一代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抗疫的一线。感谢这样的时代,让我们能自由的生活。
新生一代,我们之前成为年轻人,今天年轻人有了个新的代号:后浪。
还要说起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某网站的一个短篇在朋友圈和各个群里刷屏,短片的名字就叫后浪,我想这个青年节会让很多人记住后浪这个新词,甚至往后都会被沿用。这个视频拍的用年轻人的话来形容就一个字:燃。
我想这个视频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可能是因为他激发出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责任心、信心。以至于“前浪们”都深受触动。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前浪们很容易想起这句残酷的俏皮话,难免心里会有一些悲凉。这也是用比喻来认知的不利之处。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对立,似乎后浪一定要拍死前浪才算有朝气。你看,钟南山院士与李兰娟院士,都不是青年,但他们是青年的偶像,是引领后浪的前浪,在这里,后浪与前浪是和谐共生的。
前浪往后看,自己是前浪;前浪往前看,自己是后浪。潮水总会往前涌,最终把浪头拍到到岸边岩石上;但实际浪头还原成了水,准备下一次冲浪。所以根本不必在意前浪后浪,只需去体验冲浪的刺激。
人生一眨眼就会用尽青年时光,从后浪变成前浪。到了中老年,有些人的心态确实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当他们感觉机会和头发变少,欲望却共腰围增大,慢慢开始边缘,心理非常不愉快,极力挣扎是本能,否定后浪于是成为口头禅,除了自己的孩子是青年才俊,其他后浪都是无脑无知的荷尔蒙野蛮人。这种前浪,气质日益尖酸刻薄,脸上的肉都慢慢长横了,除了拉帮结派互相吹捧,就不干正经事了,后浪把它们淘汰在沙滩上,这正是后浪的进化功能,不然,世界将变成多么的无趣与死寂的、波澜不起的一池死水。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和感激,而不是抱怨和迷茫。每一代人都带着前辈的成果去面对新的冒险新的机遇。所以,我们更有理由,去回报世界,去改变世界!感谢这个时代,更感谢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用于创新,用于担当的自己。
像短片里说的,心里有火,眼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