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音频平台、直播平台、资讯类平台、垂类平台等社交平台多如牛毛的情况下,拥有智能手机的10多亿用户不接触社交媒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反映在具体的平台选择方面,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兴趣和需要等因素各有侧重,有的视若无睹,有的浅尝辄止,有的深度介入。
中国的社交平台在世纪之交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1999年有了阿Q,2003年有了贴吧,2009年有了阿博,2011年有了阿信,2018年有阿抖......但我都慢半拍。曾经注册过阿博,但只是尝试了一下,仅仅发过1条;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知道有阿信,但磨蹭磨蹭到了2013年才注册;阿Q是所有社交平台中使用最早的工具,但也是在其诞生10年后;即使用贴吧,也是在其上线9年后,契机是用阿度查一个我比较欣赏的老派足球教练最新资讯时,跳出了相关贴吧名称,然后顺藤摸瓜,获取了比较新颖、集中的各方面资讯,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常常光顾。
阿简上线也比较早,是在2013年,但知道它是在8年后。远在中原大地的一个老同学在注册阿简后,或许是出于发展下线的需要,或许是希望增加一个能够稳定为其点赞的人,就通过阿信告诉了我有这个平台存在,并且极力鼓动我注册,刚开始我是一口回绝的,理由是事情太多,无暇参与,然而老同学不厌其烦,前前后后说了好几次,碍于面子,我就在2021年2月注册了。注册后,老同学进一步“忽悠”我,说了若干好处,于是在2021年3月11日发出了第一个帖子,标题是《新人求罩》,内容空空如也,依后来才了解的规则,这都不算一个合格的发帖,因为没有满100字。写作于我不算特别难的事情,毕竟一辈子都在和各种类型的文字打交道,再说不就是100字吗?两三分钟就可以一蹴而就,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就坚持写呗。
这一写,就收不住了。迄今为止,在阿简混了4年又4个月,也就是大约1590天,不可谓短。
阿简有一个参与日更的排行榜,为了鼓励人们参与日更,还设置了相应的徽章,目前主要有“日更20天”、“日更50天”、“日更100天”、“日更200天”、“日更365天”和“日更1000天”六个等次。关于这个设置,我以为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比如,日更20天乃至50天即使达成也不能说明啥问题,因为太过容易,可以取消;在365天至1000天之间跨度太大,许多人就倒在这个门槛,可以增设“日更700天”作为过渡;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人在达成日更1000天后陷入迷思而退出,而且事实上还有一部分人向日更1500天进发甚至超越2000天,倘若有一天中断,这些记录便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定格在“日更1000天”,因此建议增设“日更1500天”和“日更2000天”两个等次。
二
我在开始发帖后不久,尝试过日更,并且拿到了“日更20天”徽章,但因为当时频频有帖子被suo,先前尚能够用新帖替代,有一天一篇3000多字的帖子被-suo,恰巧没有替代品,申请解-suo也无果,内心产生了波动,萌生退意,这样就断更了,而且把当时积累的微不足道的bei以打赏方式送出去了。这个时候,老同学出场了,劝我不要意气用事。想想一把年纪了,何必如此沉不住气?于是,在断更2天后又重新披挂上阵。此时,不想被束缚,没有再参加日更,直到大约1000天前,手滑误点了“日更”,而且还不知道怎么退出,于是就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走到了今天。自从重新参与日更后,每天发一个帖子,如果碰到有帖子被-suo,会立即在库存里补发一个帖子,中间从未间断,我没有购-买-会-员,也就不存在所谓使用“复-活-卡”的问题。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曾经差一点发生断更的“惊-魂-一-刻”,怎么回事?有一天我发了一个帖子,除了标题,只上了几张图,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字,到第二天系统提示漏更了一天,我不知道从哪里获得一个信息,说一张图相当于50字,我想上2张图就满足了日更要求,没想到这个信息是错误信息,也没想到阿简系统开了一个小窗,提供了极为难得的1个“复-活-卡”(有会-员的,一个月有4张;没有会-员身份的,在参加日更的前提下一年中只有1张;还可以在断更7天内花-钱-购-置,我比较抠门,不想花这个钱),才避免了功亏一篑。
在阿简这里混了差不多四年半,并没有混出什么名堂。可以不夸张地说,我在阿简这里的发帖平均在一天一篇之上,除了我自己第一次参加日更时断更的2天,其他都是每天至少一篇,如果碰到有帖子被suo了,往往会从库存里面找一篇代替,以确保有一篇“被看见”,这样在有的时候,实际发出了2篇。如此一算,从2021年3月11日开始,发出的帖子比在阿简这里的1590天数字更大的篇数。可能有友友会纳闷,截止昨天,以目前显示的数字,只有1343篇,没有做到日均一篇或以上,亦即至少1590篇。这是为什么?各位看官有所不知,那些在数字里没有显现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在同一个年度里有部分题材类似或属于跟踪观察与思考的帖子被合并了;二是有部分帖子被suo了,而且数量还不少,甚至在今年还发生过四年前写的帖子被suo的情况;三是我自己删除了一部分,通常是一点营养也没有的凑更帖,也有个别的是出于其他原因。
即使是目前显示的,也有152.6万字,相当于每年有约35万字。倘若把因为被锁或被删的,可能在160万字左右,年产量进一步提高到约37万字。
四年多中,我的粉丝数始终控制在200人以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150人以下。对比有的友友动辄成千上万的粉丝,我从一开始就不追求这个数据,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删-除,被删-除的对象主要是三类:一是“记录不存在”的,也就是所谓空号;二是三个月内不再更新帖子的;三是过往从来没有互动过的。在我看来,如果是经常性更新内容,时不时参与互动,粉丝数量在80个以内就足够了,也能够在日更情况下做到阅读量800上下乃至更多。
四年多中,获得的点赞大约5.9万个,这是我比较在意的数据之一。在进入阿简的最初阶段,我嫌留评、点赞比较浪费时间,怠忽了这一块。有道是: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尝试着积极参与互动,如此一来,不仅阅读量上升,而且获赞数、获评数也得到提升。从目前数据看,每个帖子的获赞量基本上是40+,部分的帖子在50以上,大体上与我点赞量相当。其中,有部分友友是长期相扶相携的,有部分是在这个四年多中陪护一段行程的,甚至还有部分友友是彼此没有互加好友却长时间一路风雨兼程的,也有一部分是临时性的“游客”。不论是哪一种类型,都值得感谢!
四年多中,混得不怎么样。第一,bei儿寥寥无几,才2.5万多一点,这主要是我从来没有去购-买-会-员,从来不向伯乐投稿,也从来不与“位高权重”者“套近乎”,平时接触的基本上是“贫下中农”,有不少友友的bei儿只有1000多甚至不足1000,我也回赞的,相比他们,我的总-资-产2万多也算“位高权重”哦。第二,没有混上“优秀创作者”,这主要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向伯乐投稿,据说要拿这个称号需要有12篇伯乐推文,说起来惭愧,在没有投稿的情况下伯乐主动推文只有2篇(如果把理事会的也算上,是3篇),另外,阿简掌门人点赞次数倒是每年有好几次,具体次数记不得了,最近的是今年5月份的帖子《儿时端午二三事》和6月份帖子《【银龄生活】泥腿子上岸与下岸:由布鞋到皮鞋再到布鞋的轮回》,都冲到了当日排行榜的20名左右,这两个是阿简掌门人和理事会掌门人同时点赞的,但不属于伯乐推文,估计是不算的。
三
说实话,做一件事要做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比较难的。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个人几年间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而一天不吃饭是可能的,而做到每天日更以至于千日之上,就更是难上加难。试想一下,一个习惯于晚上发帖的人,临时碰到加班、聚会、生-病或其他事,或者阿简系统本身出现技术性故障导致难以发帖(这种事以前发生过),稍不留神可能就失之交臂了。再说,在阿简这里涂鸦几句,是悠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非得每天光顾吗?并非如此。
在阿简里,截止昨天,目前日更天数达到或超过2000天的有97人,排名最高的竟然有2584天,我的排名是431名。如此看来,坚持日更且坚持时间如此之久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因为我也忝列其中,不想自我褒奖,用什么高度自律、意志品质坚韧、善于时间管理等高大上的表述来形塑几年如一日的长时间日更的行为。不过,我想起了一件事,就是1945年8-10月伟人到重庆和老蒋谈判,前前后后有45天,其中与老蒋见面有好几次,在见面的过程中,一向吸-烟比较厉害的伟人顾及到老蒋不吸-烟,硬是没有吸一口烟,为此老蒋感叹“此人不可轻视”,因为老蒋从中看到了伟人的韧性、节制、能够区分轻重缓急。长年累月的日更,考验的是韧性、意志力、对事物的态度、对作息的安排、效率和对轻重缓急的思考。如果不使用所谓的“复-活-卡”,每天至少一个帖子,这些帖子还不是“摘抄”,或简单的拼凑,或借用了AI工具,而是独立完成,是来自心灵的思考,做到一千天的日更,的确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我平时对生活的关注不多,但工作上的事情不少,哪怕是退了之后继续“发挥余热”也一如往昔,当然,这种忙碌是相对的,有阶段性,包括周、月、季度、年度的阶段性。因此,当某个阶段异乎寻常忙碌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生捉襟见肘的现象,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平时相对空闲的时候适当准备一点存货,就好比平时多一点积蓄以备日后的不时之需。此外,为了避免漏更或系统发生意外,发帖尽可能提早。这四年多中,无论严寒酷暑,也无论某个时间节点有多忙,总算是把每天必做的刷“学习强国”和在阿简发出至少100字的帖子,使之成为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而且从结果看,似乎也没有影响其他与学习、生活和工作相关的事务。
四
在阿简设置的日更等次方面,我已经走到了设定的最高等次。后面何去何从?
我亲眼见过2个友友在达成“日更1000天”目标后的选择,她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断更,一个不知所踪,一个是一天打鱼三十天晒网,与原来日更时表现出的不知疲倦与锲而不舍迥然不同。一个友友,这个人比较能写,平均一篇有1450字,到现在也累积接近150万字了,内容也不错,我好几次留评说她完全可以胜任小学乃至初中的语文教师,她在日更1000天的过程中还要带处于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和出门做朝不保夕的工作,应该说很不容易了,她还积极参与和友友的互动,但是在今年4月初拿到日更1000天徽章后就很少出没了,迄今仅有4篇新作。另一个友友,我们彼此没有加对方为好友,名字我也记不住了,这个友友与前述那个友友相似的是“有限度的坚持”,同样热衷互动,略有不同的是她的文章比较富有生活气息,是对日常生活的记载,更接地气,却同样在达成千日更后停在原处立着不动了,离开得比较决绝。
目标达成之前锲而不舍,达成之后销声匿迹,存在明显的分水岭,反差过于鲜明,令人匪夷所思。如果仅仅是奉目标为圭臬,那么,这种创作就是“任务驱动型”创作,与因为那几个“贝”而创作的“利益驱动型”创作如出一辙,谈不上非常纯粹。
所谓真正的创作,与日更多少天无涉,与对蝇头小利的追逐相去甚远,也与出于沽名钓誉的诱因无关,而是基于兴趣爱好、自由意志而萌生的书写与表达。
既然于我而言日更1000天已经成为历史,要不要在此继续逗留,成为二难选择,想说留下不容易,挥手告别也艰难。不忍转身就是永别,彼此相忘于江湖,尤其是那些朝夕相处了一年半载乃至三年五载的友友。如若“大宝天天见”可能也难,上线已经12年的阿简在我逗留的四年多时间里且不说如同其他社交平台蒸蒸日上,至少不能每况愈下,但其客观上就是步步沉沦。就说今年5月1日以来,阅读量的显示就很不正常,相关数据显示的严重滞后和与5月1日之前的明显缩水,尤其是5月5日-12日、6月18日-7月2日以及7月10日-14日,到现在也没有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并非首次发生,印象中之前还发生过2次,但这次持续时间更长、受影响更严重。数据显示差强人意,以及每次打开都需要看许多广-告,造成了极差的用户体验感。也许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四年多中相逢的诸多友友一批批地离开了,消失于茫茫人海。即使是我眼下关注的41个友友,也已经有16人不再日更,估计迟早也是离开。友友一茬又一茬地黯然离去,只有我还在那个山头瞭望夜空!
说了半天,依然含含糊糊,究竟是啥意思啊?我的回答是:你若不放弃,我也不说“再见”;热情似火,有油则旺,遇水则灭,一旦油-尽-灯-枯,很难“天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