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没有免费的东西存在。甚至爱。你得为一切付钱。如果你是个穷人,就只能拿痛苦当钱花。 ----赤裸裸的现实,不是吗?世间的一切因果都是有条件而来。 ----卡勒德·胡塞尼”
这是小我25岁的一个女孩安利大家的。
胡塞尼,并不陌生的作家。
说之不陌生,不是因为熟悉他的作品和为人,而是,仅仅熟悉“胡塞尼”三个字。
最早被这三个字安利到是2012年的冬天,一个意外的礼物邮寄过来,我带着疑惑打开,原来是一本书《追风筝的人》。当时对这本书的兴趣远没有对邮寄这本书的人好奇来的真实。
终于,我想到了,一个远在他乡的女孩,当时她比我小18岁。
日后,多少次要拿起来读,可是每次都总是看完了“胡塞尼”,翻开了开头,就又被琐碎的事耽搁了。不断地翻开,又不断地被打断。终于,条件反射形成了,每当我一看到《追》字,就绝的勇气全无。这本书,逐渐地被遗弃在一个角落,但是,我记住了胡塞尼,我告诉自己,必须记住他,似乎只有我记得他,就等于记住了那个女孩的那颗心,否则,我会自责。
当我再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已经是2020年了,没错,就是今年。
“这是我初二的时候读的,是三部曲里相对更完整的一部,我三本都读过,不过,我个人更喜欢这个,即便很多人更喜欢《追风筝的人》。”
初二,当时2017年。我还是比她大25岁。那时,是我遗忘《风筝》的第5年。更不知道他还有这部《群山》。那就更别提《灿烂千阳》。
我听完她的安利,居然疯狂的去找《风筝》,感觉我似乎丢了很宝贵的东西。可是,没找到。也许搬家丢了,也许谁跟我借走了,对,一定是借走了。至少,我的良心会好过些。
我平静了一下,我翻开了《群山》,做早饭的时候听,休息的时候听,写作的时候听,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听完这本书。
25年,相当于我25岁时需要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告诉我哪本书她更喜欢,她不仅读了我没有读的书,甚至,还开始了我陌生的比较阅读。
18年,相当于我25岁时被一个7岁一年级的女孩告诉我,她给我买了一本很畅销的书,希望能与我共勉。
反哺,就这样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时候到来了!而我们竟然还过着自认为踏实和心安。我突然想说:究竟谁给你的自信?自信你能永远的比她们大18岁,25岁。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时间似乎什么都不算,有人说,你没有读她们读的书,她们同样也没有做你做的题。每人都有自己的轨迹要使命。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不管怎么,多读书总没有错!尤其是你吃的还是这碗饭!
而且,你还有使命。
反哺开始了,悄无声息,却真实无比!
我不能再等了!
“大漠在脚下铺展,宽广而辽阔,仿佛特为他们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