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去西西弗书店看到了摆在显眼处的一本黄皮书,是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当时只看了开头,感觉好看,但是没有买,后来是在微信下载了微信读书,看完的。
里面都是杨绛先生和他的丈夫钱钟书还有女儿的一点一滴。
故事发生在彼此的二十四五最美好的年龄,两人从结婚后就去哈佛大学求学,再到生了女儿,然后到老。
开头讲的是杨先生和钱先生年老的时候,还有他们唯一的女儿钱瑗。起初主要讲的是女儿,主要是对女儿思念和不舍,用一些梦境和现实结合起来,心酸和无奈在本书中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讲到女儿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小时候开始写,从“圆圆头”刚出生就记录,到得了脊椎癌再到去世。
文中圆圆头从出生就被他们教育的很好,许是教育的好,又或者是父母的习惯,影响到了孩子,在小的时候圆圆头在同龄人中就比较内向,并不是不说话,反而这种内向是从小就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别人玩的时候,圆圆头就看书,以至于去了爷爷家,爷爷夸她是“读书的料,可造之材”,爷爷“赐予”的这个称号只有圆圆头有。
小时候就养成不干完一件事,就不会停止,不会敷衍了事,从小时候的字画书,到后来的西游记等名著,都是认认真真的读。上中学由于身体的原因医院让在家修养,“自学的圆圆头”很厉害,当年就考取了当时的代数第一。圆圆头的聪明伶俐杨绛先生在书中是这样写的:有时候觉得她像爸爸呆头呆脑的,但是执着和学习方式确是像了爸爸,但是大部分还是像妈妈,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不管聪明伶俐像谁,那股子爱学习,习惯好,态度好 总的来说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了。
一个人出生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怎么样,教育方式怎么样,一个好的榜样可以教育一个优秀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优秀的,都是值得学习的。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的哥哥,哥哥是舅舅家的孩子舅舅跟舅妈是在高中任教,对哥哥的教育从小时候抓起,小时候每天必须背一篇古诗,然后找爸爸抽查,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年幼的哥哥被榜样级的舅舅和舅妈带起来了,自己学着看书,看高中语文书研究物理题等。
所以说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别小看潜移默化这个词,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