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在班级场域中实现综合融通的思考
——《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读后感一稿
武义县熟溪小学 蓝美琴
当2018年的暑假来临,也意味着我们要跟一年级说再见了,在这一年中,有我与孩子在一起的太多美好记忆,而这一切我们想用一本绘本把它串联起来,我想用我们独有的班级文化来贯通、梳理、整合我们的故事,而就在我苦苦思索找不到“本源”之际,陆老师的这篇文章真是及时雨,给我方向与“光源”。班级的日常生活应该聚合在班级文化的意向之下,我想只有在班级文化之光的照耀下,我们的绘本才有属于“我们”的特色。
“文化”是人之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的积淀。班级建设中的所有内容都必然能积淀为某种文化,并受制于已有文化的影响。我知道“文化”对班级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在班级建设中注重文化的渗透、点化,却从没想过,以复杂性科学独有的方法论去观照班级文化的建构问题,没想过各文化要素之间横向融贯的、纵向发展与不确定的突发件处理实现弥合的文化建设问题。我是如此的幸运,在李教授的引领下,在团队的温暖情怀中,每天可以这样幸福的学习、进步。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回归班级班级建设的整体构想上,在班级建设的大框架下聚焦班级文化建设,可能更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更能发现综合融通思维下,我的班级文化建设还可以怎么做。
一、我们的生态视野下的伙伴型班级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文化特征
(一)班级建设的整体思路
(1)建立学生伙伴合作机制
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与伙伴共同学习,参加集体活动和竞赛,参与教室、文化环境布置,甚至共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互管理、相互提醒,形成相互信赖、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氛围,增进相互理解,增强自觉性,增强道德选择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班集体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和建设者。
(2)运用教师伙伴合作策略
在沟通探讨的基础上,建立共同体的具体目标、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使共同体成员既能看到前途的美好,又能看到实现的可能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的班级氛围,使我们的班集体建设在“有疑问、有猜想、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有创新的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3)拓展家长伙伴合作资源
一方面,鼓励家长成为班主任的伙伴,与班主任利用网络媒介共享交流学生的成长和班集体的发展,便于双方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成长情态,同时促进班集体的正向建设,加强家长与班集体的关联;另一方面,指导家长积极参与班集体的活动,比如鼓励家长参与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参加开放日、班级文化布置、亲子活动等,使班集体活动变得更生动、更具体、更生活化,让家长成为班集体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4)树立三重生态观,凸显体验,回归生活世界
在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中,体验到三重生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存在,共同认知和感受、领悟三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与功能。以三重生态和谐存在与互动体验为进路,反思和建构班集体,融通班级、家庭和社区教育,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学业水平追求由约束性班级管理向发展性班级管理转变,由单向式班级管理向双向互动式班级管理转变,由封闭式班级向开放式班级管理转变,由单一教育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
(二)我们的班级文化特征
1.整体性 我们青蓝豆中队目标是建设生态理念下的伙伴型班集体,班级的生态文化建设首先应建设具有生态性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所以,在生态学意义上,整体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人,在不断接触的新事物中成长,生存环境对其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班级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参与性 生态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关注的是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关注的是群体以及个体的鲜活生命的亲身体验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发挥其潜能促进其发展。在考虑教育主体自身的差异性、在班级生态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教师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引导者,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教师领导下的学生参与的班级文化建设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和班级建设中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学生的潜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生命的独特性。
3.开放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独立于其他而单独存在的,班级是处在一个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开放系统中,班级文化的生态系统是时时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一个班级的成长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包括家长以及所在的社区和社会环境的发展,要进行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就要向各个关系方开放,虽然各方的身份不同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如师生是班级文化的建设者、家庭和社区是班级文化的合作参与者,但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各关系方要积极交流互动,以实现家、校、社的和谐发展。让班级发展的生态环境处在一个开放的平衡状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班级文化的持续发展。
二、复杂科学视野下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在度娘的帮助下,我粗略了解了“复杂科学”的大概意思。复杂性科学是指以复杂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超越还原论为方法论特征,以揭示和解释复杂系统运行规律为主要任务,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探究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学科互涉”(inter—disciplinary)的新兴科学研究形态。它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分散在许多学科中,是学科互涉的;它力图打破传统学科之间互不来往的界限,寻找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统一机制;它力图打破从牛顿力学以来一直统治和主宰世界的线性理论,抛弃还原论适用于所用学科的梦想;它要创立新的理论框架体系或范式,应用新的思维模式来理解自然界带给我们的问题。
(一)班级形象设计各板块虽然有一定关联,但整体性有待加强
陆老师说,班级文化是精神性的,如果太过虚无就没法在班级日常生活中扎下根来,需要将之转化为具象、可言说的形象设计。各类班级形象设计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印证,无论从哪一个视角切入,都可以在各类形象设计的交汇处看到一个多彩的文化世界。纵观我们青蓝豆中队的班级形象设计,虽然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徽、班歌各个项目都具备了,但彼此之间缺少融通与具体关联。
1.班级名称(班级文化的具象体现):青蓝豆中队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学习,对于班级名称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至今还非常深刻的记得取班名时候的场景,当我提出,我们的班级除了一(1)班,还要有一个中队名,大家觉得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好的时候,教室都兴奋起来了。有的说小红花,有的说天安门,有的说五角星。的确,这些事物在他们心里是美好的象征,所以在教师节前一天做贺卡时,他们在贺卡上画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五角星。在经过前后半个多月的讨论后,最终确定“青蓝豆”这个中队名。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青蓝豆”这种东西,这个名称合适吗?同学们邀请了五(4)班小导师团来商量,大家认为虽然现实生活中没有“青蓝豆”这种东西,但是,就如现实生活中没有“蓝月亮”一样,品牌是靠我们自己去创造的。“青蓝”象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表达了同学们的远大志向,“豆”象征着这群可爱的宝贝,像豆苗一样茁壮成长。所以,打消了顾虑,就这么愉快地定下了班名。总结起来看,这个班名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守住纯真,志向高远、勇于创新。
2.班级口号(班级文化的语义诠释):守住纯真,资源融通,追求发展,雅望幸福。 在运动会前夕,曾经向全班同学及家长征集过班级口号,不过那次的口号也局限于运动会上使用,后来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我们把班级口号定为:守住纯真,追求发展,雅望幸福。在武义班主任精英班研讨活动上,新西兰首席教育顾问斯图尔特用英文写下了我们的班级口号,在相馆装裱后,悬挂在教室前面的黑板边上,对于班级口号,小朋友们基本上熟溪,基于他们现在的认知水平,对于里面蕴含的意义可能还不太理解。读了陆燕琴老师的文章,我明白了我们的班级名称与班级口号之间虽然在我们自己眼里有一定的关联,但在外人的眼里两者的关联不够明确,有待进一步地明晰。
3.班徽(班级文化的默会表达):构成因素由大家讨论、修订完成
陆老师说,班级标识以默会的方式呈现班级的核心文化。这一方式可以是叙说式的,写实地表达班级的文化主旨。我们的班徽的制作也是经历了一个讨论、修订的过程,初稿是在豆宝跟小导师的讨论下画出来的,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班徽上要体现爱学习的因素,就在圆形里面画下了一本书,然后书本上有一粒粒的豆子,跟我们的班名关联起来,最后在正中稍微侧边一点的位置画上半个太阳。在有了这个草图之后,邀请家长帮忙制作,最后的版本画面呈现的是在展开的书页上,一粒粒豆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发芽并茁壮成长,预示着小豆豆们在班级共同体的关爱下,不断克服困难,向着目标努力生长。
4.班歌(班级文化的综合再现):还没有自己的创作,纯粹的拿来主义
陆老师说,班歌是班级文化更加综合整体的表达。一首好的班歌,需要师生经过一定时间的班级生活积淀之后,才能创作出来。只有能再现班级生活情境,每回颂唱时能激起师生共鸣,反映昂扬向上的班级风貌的班歌才是优秀的班歌。我们的班歌是《金色童年》,纯粹是拿来主义,没有我们自己的创作成分。是在每天的中饭之后,我们都要唱一唱歌,疯狂一下,发现同学们对这首歌都比较喜欢,就把它确定下来作为班歌了。在接下来的二年级上学期中,我们要有自己创作的班歌,反应我们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的班歌,列入2018秋学期班级重点工作。
(二)班级的自组织建设思考:怎样实现设计与班级生活方式的有效转化
陆老师说,班级形象的设计还只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只有将这些设计中的文化意象转化为真真切切的班级生活方式,班级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进入“深水区”。这样一对比,显然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还没有进入“深水区”。
首先,班级组织建设的班级小岗位建设,小组(小队)建设、班委会培育存在与班级文化建设相脱节的现象。蒲公英中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在接下来的2018秋学期初我们将把班级文化核心理念融合在班级组织建设中,让班级的每个部门在职责分明的基础上,又聚合在班级文化意向之下,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充分地感受班级文化,感悟文化带来的成长魅力。
其次,在班级活动的设计与推进中强化班级文化。正如陆老师所说,班级系列活动是最能培育班级学生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的过程,只有将班级文化的核心追求嫁接到班级的每一项活动中,才能逐渐强化班级文化,并真正让文化产生教育力量,影响学生的发展。在常规性活动与主题活动中凸显班级文化内涵。
第三,班级评价制度有待改进,要体现文化导向。班级评价制度的建立与推行具有明显的文化导向。陆老师在文中提倡的做法是: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一要,做好制度设计,体现班级文化建设的一脉相承;二是,要做好过程评价, “通过师生相互的点拨、提醒、暗示,促成学生对班级文化的敏感,促成文化因素的生长”。三是,要在评价中推出班级榜样人物,树立班级精神标杆。对照上述的评价制度的设计、实施、评价环节中,在制度设计及过程性评价这两项中,我们的做法有待完善。
三、今后班级文化建设重点与方向:在复杂科学视野观照下关注内涵发展与人的建设
陆老师说,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代表着班级个性,不可简单复制,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在复杂科学视野下,要关注内涵的发展。
建设班级文化时,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项目时,需要增强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学习内在驱动力;注重人人参与,形成班级制度文化;建立学生伙伴合作机制,形成相互信赖、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氛围,增进相互理解,增强自觉性,增强道德选择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文化建设重点——关注人的建设,人的建设离不开“事”与“物”,在综合融通的思维下,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建设。
1.以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为基础,班级、家庭、社区有机结合,培养初步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有思想、有情怀与行动力的人。
2.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教室的设计中来,运用生态的理念对班级进行管理,在设立班级“生物角”,学生自己培植绿色植物,装点教室,改造“图书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态理念,设立班级的“回收角”让学生把废弃用品进行分类处理。继续用生态的理念放手让学生装扮自己的教室。
3.组织开展各种生态文明建设的小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意识和行为习惯,将班级文化的核心追求“守住纯真,资源融通”贯通到每一项活动中。
4.拓展家长伙伴合作资源,让家长成为班集体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监督者,鼓励指导家长成为孩子的生活伙伴,更加关注孩子发展的困惑和阻碍,从教育的看客而变为教育的同盟者,成为孩子无处不在的亲人伙伴。
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的发展这一根本,并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将文化建设转化为具体的学生文化生活,让学生参与班级文化的体悟、积淀、推进与自觉。这也就意味着,小至班级墙壁上一张纸的张贴,大到班级文化符号的创造,都需要将这样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去思考、尝试、修正、形成。在参与过程中形成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学生与教师的多维互动,形成推动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与动态发展,实现班级文化建设过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