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常言行准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基石。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只有让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将纪律深植于心、笃践于行,党的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一、知纪明规,筑牢思想防线
党的纪律是一个严密而系统的体系,涵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多个维度。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纪律,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政治偏差和错误言行。组织纪律关乎党的组织建设和运行秩序,它规范着党员领导干部在组织中的行为,从严格执行组织程序到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不容许有任何破坏组织原则、搞非组织活动的行为。廉洁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基本底线,严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行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被私利所侵蚀。群众纪律体现党的根本宗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坚决不做损害群众利益、脱离群众的事。工作纪律聚焦于工作的规范和效率,杜绝失职渎职、敷衍塞责等行为,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生活纪律则延伸至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生活领域,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因生活作风问题影响党的形象。
加强纪律教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纪律的认知水平,是推动纪律内化的首要任务。通过开展系统的党纪培训、生动的廉政党课、深刻的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纪律规定,深刻领悟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纪律要求入脑入心,筑牢思想上的纪律防线。
二、监督执纪,织密制度之网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仅有思想认识是不够的,还需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督执纪机制,为党的纪律执行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党内监督是监督体系的核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对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形成强大的纪律威慑。同时,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的视野之中。通过建立健全群众举报机制,畅通举报渠道,让群众能够及时反映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问题。舆论监督具有传播快、影响广的特点,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纪律。
此外,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也是推动纪律内化的重要手段。将党的纪律执行情况纳入党员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作为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纪律意识强、严格遵守纪律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纪律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把遵守党的纪律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三、自省自律,坚守纪律底线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常言行准则,关键还在于自身的自省自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以党的纪律为镜,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在独处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任何违反纪律的事情;在小事小节上坚守原则,防止因小失大;在面对第一次诱惑时坚决说“不”,筑牢第一道防线。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同党的纪律,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纪律底线,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
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常言行准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思想教育、监督执纪、自我约束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只有让党的纪律成为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心中的行为航标,才能确保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