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得不错,尽量别有错别字。”
听见手机轻轻“叮”地一声,点开微信,看见平日不常联系的唐总给我发来这样一条信息。看完内容,我会心一笑,暗想:这才是认真看了我文章的人。于是,咧着嘴在键盘上敲下下面的话:
“嗯,谢谢唐总,我自己次数看多了就不那么容易发现错别字。你看的是哪一篇,我回去找找。”
唐总是我第一份工作中的面试官之一,一直以来很关心我是否在持续性地成长。没有想到两年过去了,他依旧如此。
“最新的一篇。‘相互体谅’和‘尽管’,这两处。”他回复,附带着给我截了我昨日才在公众号里推出的关于美剧《This is us》的新文里两处错别字的图。
“我以前看你写文案就有错别字,注意找了一下,又有。一定要细!”唐总对我说。他的一番话,让我备感鼓励。
当我们初出茅庐,在现实世界里一路摸爬滚打,遇到一个愿意时刻提点你的人,也算的上是一种幸运了吧。我想。
和唐总在一起工作的半年里,是我最急于求成的一段时光,渴望学东西却又不能耐下性子去找入门的途径,以至于最终不得已离开了原来的岗位。转眼一年多过去了,我总算学会了“静”一点,而对于第一份工作的半途而废多少有点难以释怀。
于是,犹豫了一下,我还是略带委婉地询问了他自己与公司的近况。
我的消息发完之后,他回复得很快,同时给我传了几张关于茶厂的实景图,并告诉我说:“茶厂盖起来。”看到图片的那一刻,我惊喜不已,公司前期的目标实现了。在我离开时,那个岌岌可危的初创企业让老板痛下决心和我们分别。而现在,它重新地迎来了第二春。
真的很为它高兴,就像是为自己高兴一样。以前和大家一起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憧憬也不是空想,公司在艰难地环境里咬牙成长了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和我一样一点点实现自己理想的人。虽然走过波折,但总归在不停向前。
此刻,它不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有着理想并异常坚持的人。
“一步步是实现目标的感觉很爽,对不对?”我隔着屏幕激动地问唐总。又仿佛是在问自己。我不也一样在一点点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从第一份工作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和去做好一件事情,到现在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职业方向;从原来不知道要什么,到现在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努力;从原来的急躁不安到现在略微地平心静气;从原来的被动失业到现在的主动离职...我也像新生儿一般,在经历波折后痛并快乐地成长着。
“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远。”唐总如是说,对未来的信心也由短短数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到这句话的刹那,我的脑子停顿了一下,内心好像接收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答案--既然选择远方,怎能怕风雨兼程!
怎么说呢?
以前年纪小,我们读两本书就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才华横溢、落笔生花;看几期教学课程,就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你学两个动作,就幻想着哪一天可以翩翩起舞、惊艳四座。
但是,你想过需要读多少本书才能写出一手好文,又需要多少年你才可以学识渊博?有想过需要多少练习多少次旋转、跳跃才能舞姿流畅,又需要多少年才可以一舞惊人?
时间投入成本,是我们在年少时光最容易忽略的东西,持续投入,才有机会看到质变的可能。但我们更多的人,眼光只停留在别人的成功上,却没有看到这其中的山长水远。而之所以会这样,或许是和我们从小的教育有关。毕竟,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从来没有人告诉你:在你在有所建树之前,你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信念,会是多少。
因此,“怎么做”比“想做”更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去思考。而知晓这个答案,我用了两年。
奈何当时年纪小,全然不知“方向和努力”哪个更重要,更不要谈如何在平日里践行“理虽顿悟,事需渐修”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两年前和两年后的我没多大区别的原因。
“想做”很容易,落实到“怎么去做”却难得多。太多人在这个艰难地过程中畏惧不前,而最终能坚持“怎么去做”的,多半已经实现过上自己想要地生活了。
所以,当你还没有变成想要地样子时,你不妨在夜深人静地时候问问自己:我努力的方向对了吗?我走过的路足够远吗?
别怕岁月太长,山河太远。跨过了,一切就好起来了。
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分享出去吧
我是Lilyan
我在“Lilyan的二次学习日记”等你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