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绪在看七堇年的《尘曲》,被里面的一句话所深深触动与震撼:
“活着本身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除了活着本身之外,没有什么能够弥补活着的贫瘠。”
没错,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曾经,时绪也一度认为活着的意义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衣食住行和学业事业都是高配版本——
活着是为了追求生活的成就感:住漂亮宽敞的房子,开豪华高贵的名车,拿着名校毕业的厉害简历,干着体面而高收入的工作,时常做优质的保健养生……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忘记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医院的墙壁比寺庙听过更真诚的祷告;
人海茫茫、人生宽泛,我们总是在追寻的路上,从不停歇;等到生命中突然闯入健康的盗贼,才惊醒其实活着无外乎是衣食住行、生命健康这简单的几个字;
我们所追寻的是梦想,活着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活得多么高配,取得多大的成就,能够健康简单地活着已经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余华有部小说作品:《活着》,里面的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从纨绔子弟变成底层农民,经历了亡家丧父母丧妻丧子,年老时只剩一头老牛作伴。
不禁感慨:人生的味道是苦涩的,“苦味”是生命的“千钧一发”,是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活着已经是其本身最富裕的意义,而活得好是万幸之中的万幸。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二舅”的人生故事刷屏:原创作者的二舅本来是村里的天才少年,因为发高烧打了四针变成了残疾,与考上大学、功成名就的人生脱轨,自此在山村里度余生。
拿着现实版《活着》的一手烂牌,二舅并没有自暴自弃,沉溺在遗憾中,反而是积极地活在当下,自学很多农活匠工技能,乐在其中。
网友们看完二舅的故事都直呼“精神内耗被治愈了”,身患残疾偏居农村、与光鲜亮丽的人生错失交臂并没有影响他活得开心快乐,这让很多身体健康的正常人自愧不如。
百度百科中对“精神内耗”的定义是这样的: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
这一定义里提到“自我控制”,即:自我的心理调节。也就是说当人感到现实状态与理想的差距时调节心理平衡所感到的疲惫状态,被称之为精神内耗。
处在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之下,精神内耗总是难以避免,人们在无数夜晚伤春悲秋、感怀时运……
其实,活得好一些、轻松一些并不难,难的是拥有乐天知命的良好心态:待人接物积极乐观而认真负责、不沉浸于过往遗憾而是活在当下,明确自己在生活各种事件中的认知和定位,以及珍惜日常任何微弱欢喜的小确幸。
个人觉得,生活=人生+活着,生活既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有质量的生活,既要有经过努力的人生长途中的梦想成真,又要有眼前平淡而真切无比的柴米油盐中的寻常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