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物语·十月】耐烦于人间烟火,是热爱生活的开始
这个十月是充实的,是丰盈的。
开始有意识地合理分配时间,第一次真正意义地懂得时间的意义,它真的可以让你做很多事情。
比如我的公众号10月份更新了24篇,简书更新了26篇,这应该是我近段时间最大的收获,一些行动都在自己的文字里,虽然粗糙但也有自己的思考。十月的简书36072个文字,离我的50万目标又近了一步。
有时我就在想啊,时间有时非常慷慨,你看,你把时间用在什么上,你就会看到相应的回赠。
就像你把时间用在运动上,它就会回赠你健康;你把时间用在读书上,它就会回赠你智慧。
你把时间用在记录上,它就留下了这些文字。
你再回看,竟然有这些可以记录的瞬间,有这些可以记录的美好,也有这些值得记录的意义。
那些没经记录的日常,随着时光流逝已经烟消云散了。
时间能够赋予生活太多美好的意义。
时间有时又非常的吝啬,一转眼,它就悄悄地溜走了,自己的几本书还没读完,还有好多计划要做的事情才刚刚开了个头,它就好像有脚似的悄悄地溜走了,给你空留了些许遗憾。
时间能够给下段生活一些美好的期待。
十月,渐渐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也慢慢松弛了时常紧绷的自己。
就像上了一节公开课,虽仍不失紧张,但没有强烈地要达到什么程度的欲望,却往往松弛了自己,你会多些思考,怎样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为了从书中寻找答案。
上某篇课文前,会阅读跟本文有关的书籍或资料,争取把课文上得更有厚度一些,比如上《再塑生命的人》之前再次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重新感知了海伦.凯勒在没有光和声的世界里,被唤醒的生命状态和生命绽放时的高雅姿态。
被启迪、被再次塑造的生命里因有了同情,因有了爱,这个世界才被温柔以待。
所以课堂里,才有了学生的多角度回答,沙莉文老师只不过是自己激情被点燃的火种;真正被唤醒靠的是自己;老师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也才有了,下课,学生间的“点醒了吗?”“唤醒了吗?”的彼此问候。
上《论语十二章》,先读了《孔门十弟子》,了解到孔门弟子的勤学好问,才让今天的我们有机会得知孔子的思想。
它们提供的学习光谱,让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进而借由他们的经历而向孔子请益。
原来对孔子的思想理解只是教科书式的标签,越接近《论语》越觉得孔子这一万世师表的伟大。
我也因此向学生推荐了这本书,作为读《论语》的入门书,开启接近儒家思想的智慧之门。越读你越会发现,那种思想智慧的沉甸与厚重。就
就像颜渊的喟然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的老师啊,他的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
所以课堂上才有了对穷苦且快乐的颜回的更高精神境界的理解,对虽愚钝、常“三省吾身”、常慎独的曾参终靠自己的勤勉而悟道的深刻体会。
所以才有了,周二的午间时光学生在看《典籍里的中国·<论语>》时,学生看到某一镜头会赶紧翻书,从书里寻找印证,或是因为好奇而开始了与孔门十弟子的对话。
······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学习能让自己认知发生改变,就连平时对吃饭没有更高要求,“饭疏食”不是因为高境界只是想偷懒的我来说,很难得的开始在一些软件上关注美食,开始学习做些美食,就是为了让妈妈的角色扮演得更好一些。
你会发现,厨房也是另一个打开心灵世界的窗。
没有焦躁,没有惊惶,耐心准备每一道菜的原料,静静享受做菜的每一个步骤,择、洗、切、焯、炒、煎、炸、炖,每一个动作都是献给味蕾的敬意,看卖相很好的饭菜端上桌,看孩子夸张地大声说:“好!”和瞬间增加的饭量,那才是一家人绚烂的烟火。
开始耐烦于人间烟火,这才是热爱生活的开始。
我的美好的十月,充盈的十月,绚烂的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