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入职已经快要一个月了,其实从实习算起也已经快要四个月了, 一直到6月底参加毕业典礼,都没有感觉快要毕业,自己当了十几年的学生身份终于要卸下,辅导员说:以后,你们再也享受不到天河CBD最廉价的房子了。
人生永远一站接一站,读过不同的书、看过不同的风景、做过不同的工作、遇到不同的人。公号上经常关注的一个时尚博主,原来是记者出身,跑过时政、跑过娱乐,却在记者生涯最当红的年华选择从头再来,从传统媒体人转身成为自媒体人,成为一名“网红”,几乎每篇原创文章都是10万+的阅读量。很喜欢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道。或许,未知和惊喜才是生活应有的模样,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下一站谁也不知道会在哪里。你不知道5年后的自己会在哪里、干着什么工作。当你真正着手开始做你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时,你还是会觉得他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或许做起来不是很难,但要做好,绝不容易。上司人给你一个公众号,你开始站在一个运营者的角度而不是单纯用户的角度去做公号,(当然作为运营者,用户思维也不能丢);你开始要揣摩阅读量和粉丝数那些原本看似冰冷冷的数字,会因为有所变化而变得有温度,用户都是有温度有思想的人,他们希望看到的文章都是有内涵、有实际意义的;你也开始了解新媒体形式,开始了解UGC、PGC、AAC,开始接触各类自媒体,你会发现自媒体就是一个无底洞,当信息覆盖的面越来越广的时候,也到了发展的瓶颈和转折,你开始了解当下讲所谓的垂直领域、社群、养成系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你感觉到在传统媒体做新媒体并不容易,当前趋势下讲融合、讲创新、讲内容、讲渠道,真正落实到两微一端其实是另一回事,在我们强调“内容为王”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如果没有借鉴自媒体病毒式的传播,可能再好的内容也会被埋没,在移动互联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很多人会把成长划分为很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人都在抱怨这个阶段的不容易,都在羡慕着其他阶段的人的幸福生活。我更相信那种认为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的言论,真正的感同身受只可能是当你真的融入到那个环境、那个角色中,就像那么多公号做我的前半生的文,但其实没有多少人那么感同身受地了解罗子君,因为我们不是罗子君,更多地,我们作为第三者的身份看一段别人的故事。
大学以前的学生时代,大多数人都基本不用考虑其他问题,上完课做作业然后玩玩玩,周末有时上个兴趣班,生活简单而又快乐;从高考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大学生涯更为自由,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你会开始接触其他领域,生活不再只有学习;毕业之后,可能整个心态都会发生变化,因为你不再是学生,很多福利和优惠你享受不到,以前伸伸手就能要到生活费,现在却会开始感慨:如果赚钱能像花钱那么容易就好了。曾经最大的烦恼是纠结每个月生活费要怎么花,把手剁在哪里比较好,哪家新开的店菜式不错要去尝一尝,新上了哪部电影要去看一看;而现在,你要看着卡上的数字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档次。以前逛街都是化妆品包包衣服和鞋子,现在多了几种,柴米油盐和日用,以前锅碗瓢盆都不碰的你,现在却会下班逛菜市场,不管是不是被迫,倒也接地气不少。
人生总是一站接一站,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属于这个阶段的快乐和烦恼,身处其中,会觉得很难熬,怪兽永远打不完打不死, 时过境迁回头一看,不过尔尔。
前几天朋友圈被爆款网文刷屏了,在北京的朋友感慨就是这样,在广州的伙伴表示无感。北上广深的话题一直都是持久不衰的话题,我们谈论梦想与现实、我们谈论奋斗与安逸、生活总会把我们磨掉一些棱角,有时多些想法与尝试,生活不至于太过现实与赤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