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这个词,我第一次听说就是在简书。每日一篇文章,类似于日记,不过后来,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日更,每日一篇故事。什么故事呢?
唯美、悲情、浪漫、悬疑等等。
160多篇文章,大大小小的长篇短篇故事。
有朋友问我:“你是怎么做到天天写这么多故事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当手放上键盘的那一刻,故事就在脑海里冒了出来。
渐渐的开始喜欢上了写作。曾经有一个侦探梦,特别喜欢福尔摩斯,开始日更之后,写了一段时间的悬疑推理故事,真正过了一把侦探瘾!一个字——爽!
再后来,开始写连载,慢慢的文笔变得越来越成熟,起初我是写中长篇故事的,现在开始写长篇故事或小说。
在我新编小说《城》的大体结构想好的那一刻,我很兴奋,很开心,我觉得这篇小说是我目前想出的最好的小说故事。
我开始写作我的故事,我用了1天的时间写了10万字,写完了第一季。
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原本设计好的剧情,写着写着,就改变了,不是偏题了而是一种感觉到人物自己内心想法那样。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举个例子来说:
我设计侦探去破案,然后开始推理,推着推着,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反派怎么可能不去反扑呢?
一个想法不停的抓挠我的内心,我停下了侦探的推理,不知不觉进入了反派的内心!开始对抗主角,开始设计诡计!然后又进到主角的内心进行智慧的较量。
此时我学会了角色体验,与转换。
在写小说或故事的时候要将自己代入!我不再是我,我是作者设计的一个人物,活在文字中的人物,作者给我设计了名字,给我设计了背景,给我设计了一个人生,那我就要按着这种设计去走,活在文字里。
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自己跟分裂了一样,不过后来觉得异常有趣,因为我想起小时候和朋友们玩的角色扮演的游戏。
小时候崇拜英雄,想成为大侠,想扬善除恶,那时候真快乐。
此时我的童年回忆被唤起,写小说,写故事不再是单纯的角色代入或者转换而是回归童年那种角色扮演的乐趣。
每次写小说或故事,我都会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般的时光,那种童年时的快乐,成年人的世界太累了,可是我们又永远不可能再回到小时候,这时,写作让我有了这样的回归感,在文字的世界,走过文字铺成的通往童年的路。
此时我开始真正爱上了写作,我越来越想写出超过所有人的故事,内心那种成就动机被激发了出来。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开始意识到光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不够的,想写出好的故事,还需要浓厚的学识做基础。
此时我想到了我曾经热爱的心理学。
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开始报名参加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开始复习我那堆积在角落的关于心理学的书。
我开始观察生活,我从未像此刻这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我的脑袋里有了很多问号?
为什么这个人皮鞋有块儿黄色黏土?而且在脚尖,好像半个脚印?为什么这个人穿着皮鞋没有穿袜子?为什么这个人的鞋子没有清洗呢?
为什么这个人做了发型,穿着干净的上衣拿着崭新的电脑包,可是却穿着一条略微有些掉色的牛仔裤,和一双被人踩了一脚的有些旧的皮鞋?那个脚印为什么是黄褐色土壤呢?土质很黏。
他没有穿袜子,没有清洗皮鞋。
为什么?他的右手无名指上有环形刺青,他用刺青做戒指?
因为这个人对生活缺乏激情,生活枯燥,内心空乏,他有一段充满激情的过去,手指上的刺青体现他的内心,他用这种方式体现自己的个性,他那精心制作的发型也体现了他渴望被关注的内心,可是后来生活发生了变动,他没办法再像之前那样,他虽然保持着发型和手指上的刺青,但那也只是他对以前生活的怀念,他那略显褪色的牛仔裤告诉我他对现在的生活不是很满意,甚至连皮鞋上那个脚印也懒得去擦。
上班穿皮鞋甚至懒得穿袜子!天呐,这个人已经开始混日子了,他皮鞋上半个脚印,泥土是黄褐色黏土,哪里会有这样的土呢?我在一些工地上,那些挖掘机挖的坑里见到过,那是在土壤深处才会见到的土质,会在他的皮鞋上出现,他和我一样做公交车,他脚上的那个脚印已经干了有段时间了,他都没有去擦掉,说明他经常去的地方有施工地,而且他还很倒霉的被工人叔叔们踩了一脚。
他在一处新建的建筑物里工作,根据这趟车的路线图再加上附近有新建工地的地方,不难知道他的工作地。
他是室内工作者,从他的肤色和他的手我就知道。
我从来没想过一个简单的日更改变了我这么多。
有趣吧?很有趣。
通过日更我还想到一种新的情绪宣泄法,结合心理学中后现代疗法中的“叙事疗法”我想到了一种适合我自己的疗法,很可惜,这个方法不适合大多数人,不过也不影响,写作日更提升了我很多,也教会了我很多。
如果看了我的文章,你还觉得日更就是简单的写日记,那,真的太可惜了,太可惜了,你放弃了你那深埋内心的天赋!
日更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