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北京折叠:社会是有阶级划分的

刷微博的时候无意中刷到一篇新闻,说是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了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欣喜之余让我想起了三体的作家刘慈欣,不过他写的是长篇小说,很棒的。


看完有话说:


这是一个不知是什么年月的北京,可能是22世纪吧,空间被分成三层,不同的人占据着不同的空间,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48小时周期。

大地第一空间,5百万人,生存时间早6点到第二天早6点,享受24小时。

大地第二空间,2500万人,次日6点到晚10点,享受16个小时。

大地第三空间,晚10点到早6点,享受8个小时。

主人公老刀,是个垃圾工,每月1万块,希望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万五学费的幼儿园,为了这个花费,他宁愿冒险去第一空间送信。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通过科幻小说的描述来刻画现实生活的种种,很有代表性,第一空间的人们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精英阶层,他们不为钱发愁,他们生活任性;第二空间的人们相当于中产阶级,为生活忙碌,为孩子求学忙碌;第三空间就是广大的百姓,为生计奔波。

这部小说真真的刻画了现实中国,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多少人挤破了头想进入第一空间,却因为现实差距而止步。

2.虽然人跟人是平等的,可这社会就是有阶级之分,你无视阶级只会碰壁,努力做事,克服局限才是正道。

3.让我想到了一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普通人家的孩子获得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真的很难很难,骨子里带给你的,以及你所处的环境带给你的压力就让你喘不过气起来。

改变自己,走出环境,才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