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这段英文是我从李小龙当年在美国的一段珍贵电视采访中记录下来的。

A good martial artist is like water. Why? Because water is insubstantial. By that, you can't grab it, you can't punch and hurt it , so be soft like water and flexible. 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shapeless like water. You put water in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You put water in a bottle, it becomes the bottle. You put water in a teapot , it becomes the teapot. Water can flow or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s!

(一个好的武术家就像水一样。为什么?因为水是无形的。因此,你抓不住它,也无法用拳头击伤它,所以像水一样柔软灵活吧。清空你的思想。无形无式,如水一般。将水倒入杯中,它变成杯的形状。将水倒入瓶中,它变成瓶的形状。将水倒入茶壶中,它变成茶壶的形状。水可静静流淌,亦可猛烈冲击。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李小龙在其一篇文章中还对水作了更详细的论述。 水具有五种特性:

●水可以放入碗中成为碗的形状,放入杯中成为杯之形。它是如此地具有柔顺性、适应性、协作性,而不会一味蛮力对抗。

●水虽然具有非常的忍耐性,但它有时又能显得无比的强大:有时它的力量足以轻易推动巨石。因此一个镇静如水的人,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内在力量,对付一位嚣张自负的挑战者。

●水,当它静止时是如此的澄清,而一旦它汹涌、咆哮时,它又变得那样的浑浊而具毁灭性。当我们心灵宁静时,我们的思想是最清朗的,并且能够极好的自我控制。

●水,能够无视重压而前行。它流过篱笆、流过基底而毫无褪色。它永不分离,没有分裂结帮的派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平等互助的,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上流动。

●如果你与水协作,那么水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反击它,那么它就会变成你的敌人。一个充满恐惧、惊慌不安的人如果落入水中,极有可能会沉没;而一个平静的人在水中则可能因水的托力而上浮,正如现实中,如果人们彼此抗争、敌视,那么他们将会旋入无底地冲突、猜疑和憎恨的深渊之中。只有那些高尚守信的人们,才能够彼此更适应,而更加和平地相处。

李小龙从小习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后来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求学期间,攻读的是哲学专业,他酷爱读书,收集了几千本东西方哲学和武学书籍。其中最推崇的便是我国老子的《道德经》。老子关于水的思想深深容入到了李小龙的武学当中。

关于水,老子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解释:

众所周知,水是往低处流的,它总是流向低洼、众人所“恶”之地,看似低下平庸,然而正是这样,它才可以包容一切。“处众人之所恶”也就是谦虚为下、行众人不愿去效行的事的意思,“故几于道”就是接近“道”了,这个“道”就是真理的意思。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孙子兵法》虚实篇有曰: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几千年以来,身体力行的去学习水并能展现其特性之人少之又少,难怪2500多年前的老子就感叹道: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朋友,让我们像水一样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BUG)妖是妖他妈生的,人是人他妈生的——数不清这是我们第几次看到人类与妖怪在一起故事了。很多人不喜欢这个片子,...
    沅澧CX阅读 1,651评论 0 2
  •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之三 □ 湖 山 “上善若水”是《道德经》中的名篇,也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句,人们...
    湖山先生阅读 4,114评论 0 2
  • 晨间日记 昨天是什么日子? 平凡日 纪念日: 无 终极目标: 1、事业成就:做一名教育、沙盘、成功心理学培训专家2...
    香脆酥酥阅读 1,495评论 0 0
  • 如果我只能活到69岁,我该怎么办? 当69岁如期到来时,我将是怎样的死去,我留下了什么在这人间?每当我的亲人在想起...
    毛君_0a7e阅读 799评论 0 0
  • 未来的教育必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更加开放的教育,是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教育,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快乐...
    1ed281567922阅读 3,68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