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是理性的吗?我们所认为的那些非理性冲动,只是简单的由于我们当时在情绪激动或鬼迷心窍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人的理性行为”这一个概念吧~
案例讨论: 假设我们去看电影时,恰好撞大运碰到了影院活动:
场景一:自己恰好是第100万名顾客,因此获得100元的奖励。
场景二:排在我们前面的那个人恰好是第100万名顾客,他获得了1000元的奖励;而你作为紧随其后的顾客,得到了150元的奖励。
那么,你会更喜欢选择哪一个场景下的奖励呢?
分析: 理性告诉我们:150元比100元要多,选择场景二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益。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选择场景一。人们做出这种非理性的选择,放弃额外的50美元,只是为了回避那种只差一点儿就拿到1000元的沮丧感。这种非理性偏见被称为损失厌恶,指人们对损失的关注往往甚于对收益的关注。捡到一元钱我们并不会获得太大的愉悦,但丢失一元钱可能会令我们郁闷很久。
损失厌恶只是我们非理性行为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还有这赌徒谬误、后见之明偏见、群聚错觉、几率谬误等90多种心智缺陷。所有这些与生俱来的心智缺陷都说明:我们并不是超级理性的聪明人,而且更像是一群愚蠢的傻瓜。
深层理性:动物与人
人类决策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如果把观察的视角拉的足够高足够远,我们可从所有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找到答案:所有动物大脑的设计都是为了使进化的成功率最大化,也就是“适应性”。在人类漫长的进化石中,我们的祖先成功地解决了生存和交换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现代人的颅骨中,装着石器时代的大脑,其设计功能是为了适应人类祖先生活的环境,其决策方式曾经解决了人类祖先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几千年的进化中,人类衍生出了七个次级自我,人类决策行为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的进化目标,分别代表我们潜意识中更深层次的进化目标,每个次级自我都有其特定的进化目标以及一整套不同的优先次序。我们的判断和决策中很多看似非理性的偏见,经过仔细研究后你就会发现它们是颇具智慧的。损失厌恶、过度自信、男人高估女人的性趣等原本看似不理性的偏差,透过进化镜头来看,都变得理性起来。一般来说,这些偏见都曾帮助我们的祖先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保安人员
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希望免受任何潜在的生理伤害,它促使我们产生融入群体的意向,使我们更容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
原因: 人类群聚祖先的凶杀率远高出我们想象,我们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必须成功地避免其他掠夺者的威胁。
行为体现: 我们不断升级的防盗报警装置,越来越先进的武器设备、经费逐年上升的国防事业。
激活方式: 1. 真实存在或感知到的危险;2. 陌生人脸上生气的表情;3. 观看恐怖电影或有关犯罪事件的新闻报道。
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强迫症患者
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希望规避任何与病菌有关的事物。当此类次级自我激活时,我们会采用阻碍细菌传播的行为模式。
原因: 疾病在人类进化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黑死病、水痘、天花、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夺走了无数人类的生命。
行为体现: 1. 为了避免和外界接触而变得更加内向;2. 对他人的容忍度也会降低。
激活方式: 当我们听到他人打喷嚏、咳嗽、看到皮肤病变的征兆、闻到不良气味时,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都会被激活。
社交型次级自我:团队合作者
社交型次级自我希望被他人认可、喜欢、被他人当做朋友。
原因: 他人会带来威胁和疾病,但若要成功的进化,人类祖先就需要学会更好的和他人相处。
行为体现: 分享食物、团队聚餐、集体活动等。
激活方式: 任何关于友谊的正向反馈(收到贺卡、聚会邀约等)和负向反馈(感到孤独、被人利用等)都会激活此次级自我。
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积极进取者。
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希望被尊重,并需要理由去尊重他人。 关注一个人在等级结构中的位置——谁在我们之上,谁又在我们之下。
原因: 在群体中获得并保持自己的地位更有利于进化。
行为方式: 动物主要靠力量夺取并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于人类来说,可以通过声望获得地位,并得到他人的尊重。
激活方式: 特别重视与成功人士的交往,并把他人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看的格外严重。
择偶型次级自我:快乐的单身汉
择偶型次级自我的行为模式都是为了增加自己在潜在恋爱对象眼中的魅力。
原因: 进化最本质的需求在于繁衍,首先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好的配偶。
行为体现: 1. 关注某人是不是合适伴侣的信息;2. 关注自己对于潜在配偶是否有影响力;3. 如何提高自己的魅力指数;
激活方式: 会被真实存在或者自己想象中的配偶激活。
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好配偶
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会努力保持长期的浪漫关系
原因: 人类体积较大的大脑时候我们发展出父母共同富裕孩子的社会体系。
行为模式: 1. 关注伴侣是否幸福的信息;2. 观察社会环境中是否有潜在的侵入提威胁我们的体系。
激活方式: 会被任何巩固或威胁长期关系的信息所激活。
择偶型次级自我更关注迷人的异性,而留住配偶型次级伴侣更关注具有潜在威胁的同性。
育儿型次级自我:养育后代的父母。
育儿型次级自我的责任是保证弱小的孩子获得足够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健康成长。
原因: 很简单,育儿是对后代有益的行为。
行为模式: 1. 鼓励我们照顾自己的儿孙后代;2. 鼓励我们照顾无助的陌生人;
激活方式: 自己或别人家的孩子出现时都会激活此次级自我。
次级自我的金字塔
马斯洛指出,人类的不同需求对应出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而较低层次的存在与人生焦躁的是我。我们的七位次级自我各自负责一个基本的进化需求,与稍作修改的金字塔层级意义对应。我们从从蹒跚学步到青春期,再到目前的成年阶段,每个次级自我都会依次上场。
我们的所有决策行为都是在这七个次级自我的综合作用下做出的,了解这这七个不同次级自我的作用机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知自己,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想做出某种决策或处理某事时,事先激活最合适的那个次级自我,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事情或者避免损失。
书籍名称:《理性动物》
作者:【美】道格拉斯·肯里克 |【美】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
相关书籍推荐:《怪诞行为学》、《思考,快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