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4日
今天我读到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说:人为什么会患得患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会感到:得到一些东西会令你感觉到非常高兴,而失去一些东西则会让你感觉非常的痛苦。如果心中没有自己,就无所谓患得患失了,就是道家所提倡的“忘我”的境界。
应该把什么作为中心呢?经常这样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以天下为中心,患得患失,可以托付天下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老子认为你把什么作为中心,就显得你这个人的格局怎么样。以自我为中心看见的只有自己,这是心中有自我;以集体为中心,这是心中有集体;以国家为中心,这是心中有国家。三个完全不同的层次。这也正是一个人价值的具体体现,有小我、中我、大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活在世上,人生价值在于你对别人贡献多少,而不是在于你索取了多少。而社会会根据您的贡献而给你一定的回报,小我,独善其身;中我,建功立业;大我,名垂青史。格局一不一样,你患得患失的内容就不一样,陶渊明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仲淹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诸葛亮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生可以:“横眉冷对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大丈夫更应该胸怀家国与天下,建功立业,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