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感觉,很多书上的道理看过后觉得懂了,实际做的时候却并不一定能100%执行。
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里说道:“听过很多道理,我们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任何道理似乎都变得无足轻重。
《持续行动》中指出:懂一个道理,一般经历3个层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当时觉得很受用,过段时间就忘记了。联想到看过的、听过的如果没有实践的封印,过段时间就随风而去——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从知道到做到还有距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容易。
这也说明:
这三个层级(从第一层次到第三层次)是和时间有关联的;
懂得道理的深度和花费时间深刻联系;
在一件事上投入足够多的时间,才可能取得一点成绩,这就需要提到《持续行动》指出的需要持续行动。
但是行动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持续行动者之间,差别在哪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持续行动的启发:
走出迷茫,行动起来(10天)
时间管理,快速进入新领域(100天)
奋斗1000天,做靠谱的事
1000天的习惯一边成就我们,一边限制我们——更大视野,把时间拉长到10000天。
根据行动时间的长短,可以看出行动者所处的状态。
走出迷茫,行动起来(10天)——迷茫期
时间管理,快速进入新领域(100天)——兴奋期
奋斗1000天,做靠谱的事——找到了有效的正回路,步上正轨
坚持10000一万天——已经养成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进行到1000天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习惯一边成就我们,一边也在限制着我们,因此我们需要更大视野,把时间拉长到10000天。
总结:
我们需要在大格局里持续行动,不断刷新认知,了解更多领域的知识,通过学习更好理解世界。在刻意学习中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不断加强正确的认知,不断修订不符合实际的认知。这就是成长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