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实在是部应景的电影。女童,性侵,视频消失,家长的不同反应,见证者的自私自保,旅店老板的包庇冷漠,警察与坏人勾结,一个事件发生的复杂背景和其中其后的延展,交织。虽然最后为了过审有个莫名其妙的、极其突兀的结尾。那光明结尾广播的新闻也是刺耳,比如在此事件发生后,各部门如何重视,如何安排团组织参观少儿活动中心,敏感的观众,会听出些许讽刺,此手法类似贾樟柯电影里小人物命运攸关时出现的无数次的大喇叭新闻的宏观叙事的旨趣。
旅店里的临时工小米的角色有意思,她让我想起了这两天的什么端的人口。边缘,苟活。小米说,我喜欢这个地方,这里暖和,流浪的人,也可以睡个好觉。她看到了发生的一切,出于多年流浪的教训,(电影并没有交代她的故事,但是因为没有身份证,不知自己确切生日以及十六年来换了十五个地方这几点,我们知道她身世坎坷)她没有将真相揭露出来。小米有种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冷漠,自私,一股子小狠劲儿。我们一边怨恨她,一边同情并试图在某一方面理解她。
尽量白描,写实,并留白,展示局部,给观众更为自由的想象空间。格调清冷,节奏缓慢,气氛沉闷,有外国文艺片气质。
但比起描述与之相反的故事,即幼儿园小女孩如何污蔑温和的男老师性侵,事情被一点点放大以至于为老师带来不可修正的伤害的电影 “狩猎” 来说,“嘉年华”还是显得粗糙了。 特别是对于小女孩,小女孩家长的刻画上。狩猎在幼儿园园长及家长的反应方面描写得出神入化。“嘉年华” 中,相对成功细腻丰满的人物,则是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