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们仨》
这是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的回忆录。
享年105岁的杨绛先生,在她92岁时,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这本书在2003年出版问世,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许多读者。
相信在很多人眼中,杨绛与钱钟书是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的婚姻,羡煞旁人。
家庭是一生的庇护所,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
杨绛先生作为老派的知识分子,文字含蓄节制,字里行间弥漫着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也传递出了这一家三口家庭的温馨、和睦和友善,令读者无不动容。
不得不说,家的意义在杨绛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她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在她的笔下,也道尽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的怀念……
她详尽地写出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地联结在一起。
这本书总共写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杨绛先生以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状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钱瑗和钱钟书先生的离开使这个温馨甜蜜的一家三口从此失散了。她在书中写到“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我们仨人又相聚了。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杨绛先生是有多享受这个温馨的家呀!这想必也是每一个对家的美好的毕生追求吧!
人这一生,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一个互相关心惦记、互相疼惜珍视的爱人,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足矣!
“我正在等你……”
“我也在找你……”
有你有我有爱,便是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