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之后,班里好几位家长给我反馈班里几个孩子的问题,说:“这位同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但上课自己不听课,还影响别人,拿人家的东西,随意的打搅别人,说脏话,骂人。拜托老师一定要帮忙给孩子旁边的孩子调个位置。
我其实特别理解双方的父母,被干扰的孩子父母担心,着急,心疼自己的孩子。其实更难过的是被大家指责的孩子家长。身为父母,哪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的,况且都是善良之人,自己的孩子不学,受到的惩罚可能还是自己的,可是如果孩子已经影响到了别人,他们其实和你们一样难受,更多的还有歉意。
那孩子都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这样的呢?
许多被惯坏的孩子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能通过要挟父母被满足,只要一哭二闹,父母心太软,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减低自己的底线,如果有一天,当他们的要求突然不被满足或延迟满足,就可能寻死上吊,所以,父母要像守城一样保卫自己的原则,假如不断失守,最后就会向熊孩子缴械投降。
而这几个孩子,通过我的初步了解发现,孩子在家里,至少有一方是对孩子娇惯的。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不管的。特别是一个孩子的奶奶,记得有一次,我让孩子在班里静坐,我出去了一会,俩孩子在班里大闹天宫,把放在每个桌子上的作业本全部丢到了地上,踩得满地都是,而当时看到事情经过的奶奶没觉得是多大的事,还没有告诉我,我是后来看监控才发现这个情况的。后来我告诉奶奶,平时你对孩子溺爱娇惯,孩子就不会尊重你的意见,就会任性到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他奶奶听了还是一通呵呵。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教的一个学生,一个男孩,高中一年级和所谓的好朋友聚在一起打架,被派出所带走,孩子父亲听说后,去派出所领人时,在说服教育无果后,忍无可忍的父亲当着众人的面扇了孩子一耳光,这一耳光过后,孩子二话没说,拎着旁边的椅子朝父亲的头上砸去,父亲当场脑袋开花,晕倒在地,看着头破血流的父亲,孩子没有一刻停下脚步,而是快步离开,进了网吧。
事情的经过是孩子的妈妈告诉我的,在妈妈找到我时,已经是事情发生后的一个月以后了,一个月里,妈妈不但需要照顾医院里的爸爸,还要在家里给孩子做好饭,要不然孩子就会跑出去,她就找不到孩子了,四十多岁的人,曾经年轻貌美的她短时间内憔悴的不成样子。在和孩子的聊天说,孩子流露出唯有好感的老师就是小学的班主任,因为孩子到了初二就基本成了老师厌恶的对象。所以妈妈找到了我,向我哭诉,问我怎么办。希望我能规劝孩子去上学。
说实话,到了这个地步,能改变的已经很少了。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小时候靠家庭,慢慢就要接受学校和家庭的双教育,最终都要接受生活和社会的双教育,如今这个孩子需要的不再是家长的教育,因为他拒绝家长的教育了,那么只能让生活和社会来教育他了。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个孩子交了一些不安分的朋友,不但不学无术,而且经常惹是生非。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在小的时候,还听你话的时候,你不去管,不去教育,你觉得他任性是好玩,等他大了,不听你说的时候你在教育,就失去了效应。孩子在最初交这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时,父母没有站出来阻挡,到了大了,看到孩子的成长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了,再加管制,似乎已经来不及了,迟到的爱可以补上,但错过了最佳教育期,这就补补上了。
一个孩子,刚生下来,是一张白纸,需要家长用心的引导和教育,方可长成可爱的样子,也方可成为受人尊重之人。可这个孩子,遇上了又忙有不懂教育的父母,孩子一身的疯叉子在小学就开始疯长,老师多次给家长沟通,告知其严重性,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家长等挣够了钱就可以陪着他了。可让人遗憾的是,叉子大了,父母在想修剪,就要伤筋动骨了。最痛苦的看上去是父母,其实更是孩子。在和孩子聊的过程中,能感觉到孩子没有目标,多次流露活着没有意义,痛恨父母当时对自己不加管束,造成现在基础差,书念不下去,无脸见认识的同学,只好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
孩子的妈妈是个慈爱的妈妈,爸爸常年不着家,我多次告诉妈妈,“慈母多败儿”,严格要求才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可她觉得我小题大做。等到她明白过来时,已经是用儿子的教训懂得的这个道理,损失太大了。
爱孩子是人之自然天性,但是如果这种连母鸡都有的自然的爱一旦离开理智的严密监视,就极容易变成溺爱,而溺爱就是坑害孩子。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小小过失,总认为孩子小,一味的放纵,那件事本身是小的无所谓,但是有所谓的是孩子久而久之就养成不好的习惯,不好的习惯就如借高利贷,孩子要付出“还款”的代价。
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家长应该首先凭借畏惧,取得支配孩子的精神力量,到了子女年岁稍长之后,就用友爱去维系这种力量。”
“无论需要何种严格的管理,总是儿童愈小愈需多用,在孩子不记事前,就不屈不挠地使子女的意志变的和易近人,那就可以使他自然成性,不致发生反抗和怨恨了。”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教鞭和惩罚都用不上了,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就该退居二线了,干涉也已经意义不大了,也到了印证父母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了,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父母的有效期也就到此为止了。
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所以,做父母的为了等自己的孩子大了省点心,必须在他们小的时候多操心,多陪伴,用理智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这是你作为父母对孩子终身负责的表现,也是为自己快乐的晚年生活做好奠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