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宅在家的日子,每日陪孩子背古诗词,同时每日研究如何做饭,突然在这两者之间找出了一点联系。
第一次让我人口舌生津的古诗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我爱吃鱼,尤其是喜欢吃松鼠鳜鱼,外酥里嫩,酸甜可口。一读之下,忍不住买了条鮰鱼折腾了一下。厨艺不佳,聊以安慰被古诗勾起的馋虫吧!
背到苏轼的《崇惠春江晚景》,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注解里有说明,河豚是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不禁想到电影里、《舌尖上的中国》里做河豚美食的情景。古人和今人这种为了吃不畏惧毒素、勇于探索的勇敢精神也真令人叹为观止!
读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第一句“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我就预感这只肥鸡要性命不保,果然,第二句就“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哈哈,长得太肥了,被人眼馋了。
吃的比较精细的,应该是杜甫吧:“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用鲜活的鲫鱼烹煮成银色的鱼肉丝,用碧水间旁的香芹熬成美味的鲜羹汤。
吃的比较粗犷的,应该数陆游吧:“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大概就是最古老最传统的农家乐美食吧。陆游也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
五代李峋的《南乡子·云带雨》:“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有酒有鱼,而且还是鲈鱼!让我想起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今天过年,五条鲈鱼下肚,还是没吃够啊。可见古今吃货,对美味的认可都是如出一脉的。
古诗词中写美酒的太多了,数不胜数。古人有美食要伴美酒,没有美食也要痛饮三杯;有人相伴,要“会须一饮三百杯”,独自一人也会《月下独酌》;相聚要喝酒,分别要喝酒,金榜题名要喝,洞房花烛也不放过……是个由头就可以喝啊。酒品之多不胜列举:青梅酒、黄花酒、葡萄美酒夜光杯……
尤以诗仙李白为最多,数不胜数,多为恣意狷狂,豪情奔放。岑参也:“人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欧阳修:“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韦庄:“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是网络用词“呵呵”的来源吗?
元代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酒和茶是中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饮料吧。“寒夜客来茶当酒,竹茹汤沸火出红。”是一种别样的温暖吧。我常常在晚上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喝着热茶看着书,偶尔聊几句,感觉很温馨温暖。
古诗词里最爱吃的人应该是苏轼,他的名字命名的菜肴应该是诗人中最多的吧。“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那首著名的《猪肉颂》写到:“洗净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情不自禁的就会让人想起美味的东坡肉。苏轼最喜欢的居然是羊汤,为此他写道:“秦烹为羊羹,陇馔有熊腊。”哈哈,真没想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