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了中国的出生人口数据。可能是自己出生时经历计划生育的原因。当我得知90年和91年出生人口数据时,我感到很惊讶,两年时间内,出生人口锐减接近700万,从这个数据我才真正体会到91年计划生育政策之严厉,感谢父母。
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在日本留学的日子》,讲述的是90年代留学日本的一批人。纪录片最后的一个主角是一个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大龄中年,李仲生,本身才艺出众,妻子被他个人魅力所吸引,在30大几岁时为了儿时母亲的梦想和自己个人的心结,居然抛家弃小跑去日本读人口经济学博士,整个过程异常辛苦,后来总算拿到学位,在首都师范大学找到教职。翻看他的著作,主要是研究人口经济学的。这也算是我关注人口的一个原因。
再加上上学时候听讲座上有的前辈经常提到的,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思考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因而会关注日本的经济发展。日本经济上被频繁提到的就是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经济危机,房价股价暴跌,都是和人口有关。
---------------------------------------------------------------------------------------------
中国的房价究竟会怎么走,从人口方面分析也许是一个判断问题的途径。
我提出几个假设:
1. 进入城市的刚需人口,决定了房价的走势。即:刚需*城镇化率~房价,
2.随着时间推移,房价高涨,城镇化和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刚需年龄越来越大。
按照上述假设以及数据,并参考10年人口普查以及中国城镇化率进度及计划,可以得到以下列表


上表为计算得到的刚需变化以及考虑城镇化率后的买房人群的变化。下图更为形象。


参考相关的实际房价数据,和计算得到的数据做对比。参考刚需的同比增长(表1),12年~13年,16~18年很高,这与实际情况符合。

当然,以上分析均没有考虑政府调控,比如货币超发以及限制交易等手段。不过个人认为货币超发的原因即为城镇化和刚需增长,当这一根本要素发生改变时,超发货币的现象也将逐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