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 晴
在生活中,有些人去超市一定要列一个清单,才能买全自己需要的东西。而有些人则不需要列任何清单,就可以快速买到自己需要的所有东西。我自己则是那个需要列清单的人,我一直认为是自己记忆力不好的缘故,但实际上是思考力的问题。只要学会结构化思考力,我们也可以做到不需要清单,也不会有遗漏。
《结构思考力》一书的核心理念来自于,麦肯锡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所写的《金字塔原理》。并在《金字塔原理》理念的基础上,作者加入了许多自己在“结构思考”方面的研究成果。它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既适合企业学习者,也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交流更有条理。
本书作者李忠秋,曾经做过4年的大学老师,辞职后进入了管理咨询行业后发现,比单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思考 力,于是开始研究结构思考力。这本书就是他研究成果的一个汇总。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的共读,来提高自己的结构思考力。
构建结构思考力,共分为5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理念打基础;第二步:基于目标定主题;第三步:纵向结构分层次;第四步:横向结构选顺序;第五步:形象表达做演示。
今天学习的要点是:从理念出发,了解结构思考力。主要有两个内容:结构思考力的4个基本特点,以及结构化接收信息的3个步骤。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可以发现别人写的东西中的不足之处,但要具体指出修改意见时,但又说不出来。这种现象就是一种隐性结构思考力。
如何将隐性思考力变为显性思考力,就需要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结构思考力,它有什么特点。了解了这些后,我们就可以不但做得好,而且还能讲得出。
结构思考力的4个特点,其实就是金字塔原理的4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特点:“论”,结论先行。第一步,结论先行表明观点。第二步,依次阐述支持你观点的要点。第三点,再次总结你的观点。用这样的方式表述,会让你的听众感觉心安。而你先说出自己的结论,会让对方明白这次谈话的主题是什么,对接下来的谈话做到心中有数。想要更好的和对方沟通,一定要记住“结论先行”的表述方法。
第二个特点:是“证”, 以上统下。“结论先行”其实就是以上统下表达方式的体现。就像是一个金字塔模型,最上面的部分, 是一个 总的结论,下面一层,是支撑总结论的几个论点,再下面一层,又是用来支撑它上面一层的论点。
以上统下,就是上面一层是下面一层的结论,下面一层是上面一层的论点,这样一层层展开,直到说清一个事情。
第三个特点:“类”,归类分组。我们的大脑特别喜欢3这个数字,所以在分类的时候,最好以3为基数,进行分类。
第四个特点:“比”,逻辑递进。在进行分类时,我们需要一个逻辑顺序。比如采买日用品可以用“吃、穿、用”这样的分类方式,也可按照物品摆放位置进行分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递进分类,才不至于产生混乱。
但只会表达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在别人不会结构化表达时,怎样从他们的表达中提取重点信息。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部分内容:结构化接受信息的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和结论。(注意区分观点和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观点则是叙述个人的看法)
学会了确认观点之后,就要学会判断哪个观点是结论。找出结论之后,还要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
在学会识别这些关键信息之后,我们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也就是我们接收信息的第二步:找出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
画对应关系图时,就用到上面讲到的结构思考力的4个特点。第一层画出总结论,下面每一层都是上一层的子理由。通过这个图,就可以判定对方的结论是不是合理了。
通过看事实和数据的真实,层层判断,这些理由能不能支撑最后的结论。通过这样的一个判断,就能提高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接收信息,不只是为了判断,更是为了在听重要信息时,能听清楚、说明白。
所以,我们要学习结构化接收信息的第三步:一句话概括主题句。
很多时候,对方都没有时间听我们长篇大论,所以在接收信息之后,学会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就变得尤其重要。
作者分享了一个公式:在( )的基础上,从1.2.3…N个方面,说明了( )。
当你能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出重点时,相信你会得到对方的赏识和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