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目标和目的:目的是为了去哪,目标是怎么去哪。
这次分享的目的是想要检验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学习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写和说就是实践的方式,也是成果体现。我的目标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持续学习,能够进行专业书籍的主题阅读。
什么是学习的目的,什么是学习的目标
学习是为了改变,学习的目标是养成习惯。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干货实在太多,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先谈《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篇吧,以后在逐渐分享其他的篇章。整个第一篇就是在谈:在开始学习阅读技巧之前,我们要做好一些准备,至于是什么准备呢,请听我慢慢给你说~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一、为什么这本书难读
虽然这本书被奉为教授阅读的圣经,但是这本书并不容易读懂,永澄在分享的时候也常常提到这个问题,它的难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认为它是一本论说性的书,理论性很强,不是一看就懂一看就能用,虽然作者已在强调这是一本实用的书。
2、作者是外国人,而且是一位做研究,阅读大量书籍的学者,语言习惯差异大,作者没有考虑到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水平是参差不齐,一视同仁。另外就是翻译作者是台湾人,语言习惯和语法与大陆有一定差异,还有翻译上的一些小误差。
3、作者想说的太多,巴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部都塞给读者,有的章节逻辑有些混乱,没有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写书,这个是造成这本书难读懂的最大原因。作者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生怕读者忘记一些关键点,可见作者的诚意和耐心的叙述,他不断的重复讲一些要点,反复谈论一些观点,比如本书不断出现的观点就是主动阅读,不止第一篇谈到,在后面的每一篇、每一章都提醒读者要主动阅读,带着主动的态度阅读。
4、理解力不够,这个是最根本的问题。在读完第一篇之后,深深感觉到自己已知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太浅薄,与作者相比自己太渺小。对于未知的东西在完全理解别人在说什么之前,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这只一种心态的转变。
看不懂怎么办,永澄个人建议,看不懂,就跟它死磕,想尽一切办法跟它死磕,你一点一点地啃、一点一点的弄清楚,不要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原因就一件事情-这是经典,经典值得你花3个月、4个月的时间去阅读。
二、目录、序言
先从一本书的目录和序言入手,后面我们会谈到这是检视阅读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之前并不知道目录和序言是阅读的关键部分,也不知道怎么读,通常跳过这些部分,直接翻到第一页开始闷着头读下去,不知道这是一本书什么书,也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值得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目的不明确,得到的收获和成果也不清楚,就是在浪费时间。
先看看看目录和序言传递的讯息:
1、译序:结构是故事-感受-行动,是体验-认识-理论(EAT循环),是一种文章写作的结构,便于理解,其中有一句话“这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如果没有经历这么多的年的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不会这么深刻,收获也不会这么丰富”,足见这本书对作者的影响和帮助,这种影响是随着时间慢慢显现出来的。永澄读这本书读了12遍,这种收获和体验是我们刚刚接触的人不能体验的,但是经过这一段读书的历程,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本书绝不是仅仅教阅读这么简单,读通之后可以打通很多的体系,对自己各个领域的帮助都特别大。
2、目录和序言
三、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四、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我们来看一下公式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首先,“Fm”:我们指管理效果,什么意思呢?就是指你的管理手段投入了之后,所要带来的一个效果是什么;“Qi”:指的是问题分析及界定还有问题分类及分层,其中,“Q”指问题分析及界定,“i”是指问题的分类及分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P”是指目标明晰度;“G”指目标有效性;“Mi”指的是管理手段的多样性、有效性,同时,“i”表达的是管理方法的分层及分类,而“E”是指实时效果评估及反馈。
所谓“管理效果”,我们其实也要知道,读书也有阅读的效果,那你阅读的效果就会出现,阅读里边存在什么问题?有的人是看不懂、看不明白;有的人是看了记不住;有的人就是整理好了之后觉得不知道怎么用;还有的人是感受多但写不出来,他的问题种类各不相同,这些就是问题。把Qi放在前面的主要目的,要指出一点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当你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要考虑一个目的:你为什么要用这个管理手段?你用这个管理手段要解决什么?大家要知道,“P”这件事情啊,目的的明确度、明晰度。比如你没有主动的心态,其实主要的就是这个目的不够清楚,那么也不知道自己要达成一个什么目标,所以管理手段就会乱用。而如果真正要解决这个阅读效果的问题的时候,其实你要考虑:我当下遇到的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然后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在过程中进行持续的评估和评价,来实时发现问题是否发生变化,然后调整你自己的管理手段。这就是这个公式。
那么我们放在读书上来看,其实你应该拥有大量的“Mi”,也就是说一定要具备很多很多的管理手段,比如说阅读的管理手段,咱们举个例子吧,拆书帮的“RIA读书法”,比如说“分析阅读”,比如有一个是“四字母阅读法”,就是什么“WMND”,还有“划线阅读法”,还有“书籍的评估七步骤”。然后呢,再有“速读阅读法”、“整体性阅读法”,还有书上列举的各种各样的阅读法,那么这些阅读法,其实你都是要去学会去练去用的。你为什么要会这些东西?你要把这些方法有效地存储起来,并且在出现不同的“Q”的时候,随着“Q”的层次不同,你要使用不同层次的“Mi”。
好了,那这个公式咱们看一下,如果放到书上来,你看一下这个书在干什么?它其实给你提供了大量的“Qi”,“PG”,“Mi”,也就是说告诉你,在不同的“Qi”状态下,你抱着什么样的目的,用什么样的“Mi”,来达到你的目标,达到你的“G”,这就是这本书,其实要告诉你的事情。我们提炼成一个管理理念,你会发现,这样的一个公式,你可以扩展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不同的层面里面去,是吧?
五、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六、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我理解作者这段话,想到了一些内容。主要的一点,叫做刻意训练。刻意训练,这一点我们在之前谈到过。整本书,无处不谈地呈现着刻意训练的影子。
那么刻意训练,究竟是什么啊?之前没有谈过 。 刻意训练其实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细分到最细最细的一个程度。不断地分解开,然后要求你一个一个动作的去训练,把每个动作去打通,这个就叫做刻意训练。
检视阅读五步法:
这本书是个什么主题、什么分类,谁写的;
这本书是怎么构架起来的。按照要素结构,一个要素、两个要素、三个要素的叠加;还是层级结构;还是结构性结构;还是时间结构;还是什么样的结构,它是怎么构建起来的;
这个书里主题是讲什么呢?哪一些东西是它的关键词?
主要的章节和主要的章次是哪一些?
有没有哪些逻辑顺序可以供我参考的?
七、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刻意训练:EAT循环——吃掉它循环。E是什么呢?是体验experience;然后A是,awareness,认知,T是theory,理论。就是精深训练、刻意训练,就是这种东西,所以请大家记着这一点就行了。 最后呢,作者还是挺厉害的,我觉得他提炼升华了一下,就50页最后一行。他说的我给他改了一句话:刻意训练,是学习任何一种复杂体系的基本知识。 也就是说,你只要学一个复杂的东西,你必须要进行刻意训练。
你要是想走捷径,那就是最远的路,刻意训练看似复杂,看似难,其实它是一个阻力最小的路,50页最上面那行。只要是刻意训练,你总会出现笨手笨脚、又慢又容易受挫折的事情,这个就是刻意训练。
第四部分 我的感受
1、烧脑,思维高强度训练。永澄老大不断提出很多管理的理论,比如管理效果公式、eat循环——刻意训练把这些理论用在阅读方法中,这不只是在阅读一本书,更是在学习个人成长的理论。
2、做某一个领域的刻意训练。不用贪多,专注做某一个领域的刻意训练,打通各个环节、关键,一通百通。比如阅读、专业的精深钻研和学习。
3、提升理解能力。带着问题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帮助自己边做边思考,有利于抓住关键的信息,比如阅读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理解能力的训练。另外就是沟通,从别人传递的话语中,剥离附带的情绪,找到背后隐藏的关键信息,达到高效沟通的目的。比如和父母的沟通不畅。
4、紧跟永澄,干货太多。虽然老大提出的很多理论现在不能理解,但是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单单从这一点来说,我获得的提升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
5、慢慢来,一切从“易”开始。容易的易,简易的易,易经的易,成长从 “易”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