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要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就要充分发挥网格优势,要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依托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微治理”,下足“绣花功夫”,做足精细文章,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 完善党建阵地建设,全面增强网格凝聚力。
(一)抓网格细分。调小管理单元,将街道所辖社区合理划分为大网格、小网格、个微网格,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行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紧密党群关系,理顺党员信息,通过网格党组织,动员网格内党员以及社区党员,形成“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的党建网格化模式,实现党建管理全覆盖。全力构建“穿透式”网格管理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将“微网格”划分为3种类型,即地缘型,以主要街巷、商业街区为界,设置不同区域的“网格”;楼院型,以居民小区或若干栋居民楼为单位形成“网格”;单位型,以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市场、商场等为单元划分“网格”。坚持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划网筑基,固网立制,全面提升基层网格治理效能。可以尝试根据各个网格的社会管理复杂程度,将不同类型网格划为日常管理、一般防范、重点治理等三个等级,实施绿、黄、红牌分类动态管理。
(二)抓规范建设。落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对照“一室八中心”标准,对面积已达标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着力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活动经常、管理规范、突出服务”上下功夫,逐个过堂整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赴周边社区党建示范点学习观摩特色经验做法,年内力争打造数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示范样板。
(三)抓作用发挥。推行工作日错时上下班和和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方便居民办事和参加活动,实现对社区居民服务的无缝隙对接。推动阵地建设“内外兼修”,围绕发挥政治功能、优化服务功能、拓展文化娱乐功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引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月制定活动计划,面向辖区社会组织、机关单位等驻区单位开放。组织开展公益类、志愿类服务活动,提升阵地使用率,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水平。
二、优化党建队伍配备,持续提升网格战斗力。
(一)社会化选聘,优化队伍结构。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网格员,围绕“实用、适用”原则,研究制定专职网格员选聘录用标准,不断优化网格员队伍结构,将年轻、学历高、有激情的优秀人才吸纳到队伍中,统一配置到网格,壮大网格员队伍。
(二)模块化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固化党性锻炼、党务知识、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等培训模块,每年全覆盖集中轮训网格员,赴周边社区党建示范点、相关高校举办培训班,对网格员进行政策法规、社会热点以及职责、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提高网格员的专业水平,提升其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开展网格化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职业化管理,推动履职尽责。建立健全主要体现网格员工作实绩、日常考勤、便民服务、群众满意度等情况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明网格工作纪律,完善信息采集上报制度,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考核督查,确保网格员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工作实效。
三、丰富网格设施功能,深入扩大网格影响力。
(一)规范建设支部。将全镇管理服务职能与各级党组织整合起来,按照“镇党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单元微网格”的模式,编织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能型社会治理网格。通过将支部内党员嵌入各网格,把组织生活开展在网格内、把“三会一课”举办在网格内、把党员作用发挥在网格内,不断完善网格职责制度体系。建立支部活动、党员管理、信息公示、巡查走访、信息报送、民情回应等一系列制度,并根据不同级别网格的职能制订任务清单,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
(二)提升服务成效。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台账,实现“一格一档”,真正做到网格服务管理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全覆盖,服务数据统一采集、动态管理、共建共享。结合网格员自身特长、专业、工作性质等,不定期开展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监督等志愿服务,实现群众有困难找得到党员、有问题主动找党员。实行网格员每日走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排摸所包块区域情况,及时化解矛盾,并及时上报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搭建群众与基层党组织沟通的便捷桥梁。
(三)提升治理水平。建立民意诉求“网上收集、后台转交、处理结果网上发布”新机制,有效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提出诉求的渠道,快速响应、及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进“多网融合、一网联动”,推进智慧物业、智慧党建、智慧网格治理使党的组织细胞、领导细胞、党的理念贯彻到每个小区、每栋单体楼、每个家庭,强化党建引领治理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