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上有十二页的台历与其说是查日期的,倒不如说是一本由我实录的历史日谱书;只不过记的是昨天的历史和将要成为历史的明天计划书。
月初,翻开新的一页后,在这一个新的开端我都是先把这月的主要宴会安排写在上面,以免遗漏;人到中年,工作是其次,应酬才正好地宣示着你的平安与忙乱:某日要参加张同学儿子的婚宴,某日要参加王同事的婚宴,某日要参加刘同学孙子的满月宴……左邻的要参加,右舍的下能忘……诸如此类等等。
我不是宴会明星,但我,我这个年龄段,已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宴会不可缺少的最最中坚力量:一是因为年龄合适,五十上下;二是因为财力具备,红色罚款我们收得起,付得出;三是因为付出就有回报,只在今年或明秋。
偶尔的,记事的日历会插上意外却符合自然的一笔;参加某某某的追悼会,参加某某某大人的追悼会,参加某某某同学父(或母)的追悼会……
我不喜参加追悼会,但近几年此类会明显呈上升趋势。
几年下来,忽地清醒了明白了――自己到了迎接送往的年纪,起着桥梁纽带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生何偿不是一场迎来送往的盛宴。我们置身其间,变换着不同的角色。大多是配角,演主角机会不多;自己主演的这部剧的特色明显:开幕时不说话,但会笑,闲幕时也不说话,垂紧着双眼,只有在中段时,会被人赶着说几句官面堂煌的言不由衷的话――听众都和道你在说假话,还是愿意为你鼓掌。
村口,更象是渡口;渡来人,也渡往人。来来往往之间,生死轮回,新旧交替。村中有新媳妇入村,朴实好客的村民用铜锣响锣相迎,新人着红衣,彩车披云霞,云蒸霞蔚,人生最得意的一天。村中有老人去世或在老的路上行至半道无疾有疾而终的人,仪式上会在村口点燃一长串的鞭炮以宣示一个灵魂的出队。
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宴会的配角却在人生中唱着自己剧幕的主角。
参加同学的葬礼给自己的冲击是震撼于心的。忽儿地就在不经意间切近了,而看看还有那么多的责任、事情未了,还在等着自己,心情冷暖自知。或许会在殡仪馆内短暂那一两个小时,或许会在低徊的哀乐中能静心草草地检讨一下当下自己的状态和已然无聊无趣的人生。而一旦走在回去的路上就又雄心勃勃,计划着如何拼杀和为儿孙聚财了。
人是有宿命的,今辈子会爱谁会被谁爱上苍都有定论和安排,在某一个地点时间该出现的人物终归会出现,你的认为凑巧只是安排得当而己。你只管迎上去,牵了那只手走就是。
一辈子做多少件事做什么事在那个人生阶段去做冥冥之中似乎也有定数。你要提前或推后某些事件,就请备好利息。
送走了黑夜,迎来朝阳;黑夜写就历史,朝阳筹备未来。
送走了冬天,迎来春光;冬天在蓄势,春光只奋发。
最痛的送走父母,最喜的是迎来子孙。
前脚走了一个穿红的,后脚进门一个戴绿的。
没了桃红,有杏白;少了菊黄,有腊梅。
早上听见了一声新生命的哭泣,哭声尽被笑声散乱在霞彩中;午后听见活着的人在为一个故去的生命唱挽歌,亲人们在哭泣,无关的人在门前的酒桌上谈笑。
前街在办葬礼,后街在婚庆;你欢乐着你的欢乐,我悲哀着我的悲哀。既不违合,也不冲突;客观而又现实。
哭声中夹杂了笑声,笑声中谁哭出了眼泪。一切的哭都是形式,所有的笑一定发自内心。
了了的人生,无非是一场接一场的欢宴、穿插上演的迎接来送往的喜宴,无关生死离别。
每个人的主角机会仅仅三次,出场时,落幕时,找到人生伴侣时。出生是出场,死去是落幕,婚姻仅是一个桥断;其余都是配角。是主角时却全不由己,当配角时,就要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由此而知,主角也许并非是主要的,不起眼的配角才是大部人生;在巅峰只是一时一刻的,淡淡如水、少味寡滋却是一辈子的常态。
出场时哭出声音,落幕时双目紧合不言不语,配角呢,台词最多,却没有多少人在意你的存在。
时在二0一七年十日二十三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