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借助晨读内容剖析一下自己。
最近两天一直思考怎么写晨读,都有点影响工作了。之前写感悟是自己选择晨读中一个知识点,然后采用故事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晨读分享的内容全部套进去,再重点围绕这个知识点结尾。可现在一这样写,自己都有点不敢写。看到大家的晨读写的都很好,自己也想努力一把,但总找不到出口。
开营那天猫叔发了李笑来老师的文章,看完思绪万千,静不下来。大脑一直浮现“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这句话。
在去年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写作,只是偶尔写个日记,自己和自己摆个龙门阵,谈会心。
起初呢,是想给一个朋友写封信,目的是想感谢,然后和自己和解,不要再想那些事了。但写着写着就想明白了好多事,把困扰我很久的关卡就轻松地跨过去了,对自己也有新的认识,当时就觉得写作太神奇了。碰巧那段时间一直在看书,就想是不是我也可以写写?
之前决定坚持写感悟时,想的是不管写作能不能赚到钱,但坚持下去肯定有变化,至少现在比以前思考变多了。
但现在想法变了,不能只是写写而已啊,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得勋章?这些当然重要,但比这还要重要的是自己写的东西对别人有用没呢?怎样写才能对别人有用呢?有用了才会更接近得勋章啊!
就是这个点,让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写。
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写?为什么找不到出口?原因太简单:输入太少。
输入太少——想到这里,就想到晨读里那句: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下了那么多决心,还是无法彻底改变自己。在上次写七月目标的话题中,写了三个,分别是:看四本书、跑步公里数不低于80公里及多参与小灶群聊。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这三件事对于我来讲有点难度,很容易被其他事占用时间——和“晚上回家,准备学点东西,结果看了一晚上的电视剧”一模一样。
跑步是之前夜跑,现在晚上都用来写晨读感悟,没有时间跑,就安排在早上跑,但晚上睡的晚早上起不来,结果一次也没有跑;群聊也是,进群本来想和大家多聊聊多认识,结果看了半个小时微信,一句话都没讲;看书的问题更大,安排每天都看会书,结果每天都没有看——这和心理模型中讲的内容切合得不能再切合了。
心理学模型中,感性的一面是大象,理性的一面是骑象人,即跑步、群聊、看书是理性做的决定——骑象人;起不来、刷微信、不想看是感性鼓励我们及时享的乐,属于大象。而似乎我的这头大象太大了。
为了更好的控制这头大象,我需要以下三步来进行改变:
第一步是指挥骑象人,就是明确告诉骑象人下一步具体该做什么。比如跑步,常常晚上睡觉前,大脑一直在想明天早上要跑步,想跑步导致的结果——减肥、增加抵抗力、养成这个习惯还可以影响其他的习惯等;想明天早上跑几公里合适呢;想如果明天起不来,晚上也可以跑嘛.....想完也就真的完了。所以直接定明天早上跑步,好久没有跑定公里数害怕身体吃不消,就不计公里数,只要在跑就行,然后到附近学校的操场上跑步,如果遇到下雨就出门走半个小时再回家。
第二步是激励大象——这是改变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让大象出现恐惧、兴奋、焦虑等情绪,产生一种“再也不要这样”的念头。因为定的目标没有开始实施,所以我的这头大象已经有了焦虑的情绪,为了“不要再这样”所以写出来时刻提醒自己,提醒还不够,因为我再不输入,就真的写不出来了......看书不仅仅提供写作的思路,更让我们认识我们自己——为什么我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第三步呢就是营造路径,改变原有的环境,增加正确行动发生的概率。需要做的事具体有:跑步——头天晚上把运动的衣服放在床边;群聊——早上醒来就进群打卡;看书——中午不安排其他事,吃完饭就看书。并且头天晚上定好提醒闹钟。
所有行动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如跑步遇下雨,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就要提前定下雨了怎么办的方法。如果看书遇到不想看的阻碍,就把那些一年看多少多少本书的人现在的变化记下来,激励自己;有时候真的很忙没有看书的话,睡觉前尽量看几页再睡,哪怕只看一页;看完书一定要实践并且和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事,就会觉得看书真的很有用,放大看书的效果。
制定计划很容易,坚持完成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为了更好地完成,需要一些方法、技巧加以运用。只愿我们努力接近我们想成为的人。
最后想改一下李笑来老师的文字:写罢。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写吧。只要真写,就真的能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