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百花奖一个中篇小说,写人的困境。感觉人的困境,有时候无解。
开头写法官陈责我受理一个小贩陈责我故意杀人案。两个陈责我,两个错位的人生在这种场合重逢,十分沉重。
小贩陈责我,和老婆在街上摆摊,供孩子上学,唯一的期望是儿子考大学,圆他的大学梦。儿子一飞高三了,不出意外一本不成问题。小贩陈责我当初成绩也很好,意外落榜。此后做木匠活,供养两个孩子读书不成问题,但是接触粉尘啊笨啊那些,中毒了,身体不好,没法继续。女儿辍学打工去了。他摆摊不灵活,经常被抓,前些天,车子都被收走了,去要,被打还被羞辱一番。
再次和那些人在街上相逢时,混乱里他拔刀捅了人,一个年轻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吴用死了。
吴用和小贩陈责我之前没有交集,这使得他心里陷入了难以解脱的困境。而且吴用的家和他家差不多,吴用的母亲也是个街头摊贩,因为儿子考上了这个职位,母亲不想给儿子找麻烦就没有做了,儿子是母亲摆摊才上完了学。所以吴用对别人对待摊贩的态度是不满的。
法官陈责我和小贩陈责我是同乡同级的同学,同样的穷困人家。法官陈责我有个很厉害的舅舅,舅舅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师,做过校长,桃李满天下,还有学生设立的以他为名的奖学金。
舅舅也是法官命中的贵人。法官母亲贫病交加,把儿子托付给弟弟,高考落榜后,为了病床上妹妹的嘱托,舅舅为当时叫赵城的他找来了陈责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正好赵城的母亲也姓陈。
完成互换的两个陈责我,都过上了沉重的生活。一个背负着生活的重担,一个背负着精神重担,过着赎罪样的生活。撇开这段历史,他是个模范。妻子杜梅家庭优渥,是个理想主义型名记,她也关注这个案子。
法官有着沉重的包袱,打电话给舅舅。舅舅也很吃惊,这件事牵涉了自己的名誉和孩子们的名誉。他去小贩老家去看看,听闻了当年的调包风声,让他心惊。
律师韦工之是杜梅的同学,他从两个陈责我的姓名和籍贯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稍稍一问就看出端的。他告诉了杜梅,并带杜梅见了小贩陈责我。当着杜梅的面提前当年高考的事情,暗示这件事可以利用。小贩因为自己的所做所为给一个无辜家庭造成的伤害,只求速死,其他一切不在心上。不死,也是一生身陷囹圄,是家人拖累。
杜梅陷入了困境,举报丈夫救小贩,掀起的肯定是惊涛骇浪,毕竟是自己爱人是孩子的爸,她写了又删了。把韦工之要见面的信息转给了丈夫,自此,住在外面。
韦工之提供了方案,吴用家要求的民事赔偿,小贩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法官可以暗里提供二十万,对三方都有利,他争取小贩不死。另外,他帮助法官摆脱了这个案子,说他俩熟识,小贩申请调换。
然而,又出了个恶性案件影响了这个这个进程,小贩死了,赔了十万。
韦会钻营,法官陈责我原先看不上他,现在被绑上了。
结尾,离婚又辞职的杜梅去看小贩的坟,拍照片发给前夫。
这个文章看着沉重又惊心,当初的那么一个自认为人不知鬼不觉的互换,到若干年后竟然裂变,让深陷其中的人无法自拔。
结尾不言而喻,陈责我死了。死了的死了,活着的也会有同样的结局。救赎很难,复活更难。
陈责我,这个名字,也很特殊。不是一般农村人会用的名字,意义明显。
这篇小说也涉及那几年的一个热点,被人顶替的命运,时光流转,谁能回到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