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改版有一段时间了,很多人不适应也不喜欢把订阅模式改成信息流模式,现在阅读的少了,取关的多了。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变了。改版前,读者先进订阅号找作者,再打开文章看内容,改版后,不用找找作者了,打开订阅号,文章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击穿了作者和读者原本牢固联系,读者对作者没有了期许。前后关系的变化,犹如一家高雅的百货商场变成一个嘈杂的地摊菜市场,优秀的作者放下身份去博推吸睛封面,劲爆标题,也要更勤快的更文。信息流弱化了作者ip,十天半个月不更文,信息流将机会将给更勤快的隔壁,谁还会记得你呢?
对于改版后的数据表现,从我的公众号(不是这个号)的数据来看,取关率上升了,新增读者在下降,文章阅读率也明显下降。越来越无力更文,文章每增加一个阅读,我都泪流满面,叩谢上苍的恩赏。
圈内人士面对微信的这次改版,纷纷苦练撰写标题和修图内功,以博取用户的驻足。我们嘲笑UC震惊体之声言有在耳,现在我们也置身其中。李小龙说,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如今,再大的品牌,也低不过信息的洪流。
我不惊好奇,为什么微信要公众号改成这种丑陋的信息流。听了很多人的说法,并不使我满意。决定自己尝试回答。
最先想到的是今日头条,对面新闻四大门户,互联网巨头BAT的围攻,算法推荐的今日头条像一匹脱僵的野向,一路狂飙突进,在新闻资讯领域蚕食行业份额。面对今日头条,微信无法无动于衷。
对用来说,在微信上看资讯步骤太多,低效。从打开微信,进入订阅号列表,找到作者,点击文章,看完退出作者对话,寻找另一作者点击文章再阅读。今日头条简直太高效,打开APP,点击文章题目两步到位,还有它的算法推荐,都符合用户口味。最后推出也不怕,APP有频繁的资讯推送。微信几乎没有主动的消息推送,其中差距可想而知。
这次改版,国家一级媒体像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的展现更多了。改成信息流可能有这方面压力。今日头条多次受到信网办的检查,要求整改,内涵段关闭,抖音下架整改,微博平台,直播平台,B站下架整改。凡是内容平台,不仅要不涉及敏感话题,也得承担社会责任,发挥正能量。今日头条广招10000名内容审核专员,各大资讯平台上线【新时代】频道,组建党支部。因此,微信官方仅仅处理敏感文章和敏感公众号做得显然还不够主动,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公众号每天的10次推送效果也不够好,改成信息流,占领用户首屏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另一方面,微信在三线到六线下沉过程过中。订阅模式不如信息流模式,有数据统计,中国大学生只占中国人口的4%,剩下的是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的用户,很多在社会低层,结婚生子,一天上班10小时以上,下班一堆琐碎的家务事,他们没有太多时间看优秀创作者的作者,深度地文章对读者也有理解力的要求,他们更多太放弃思考,选择简单的社会时事新闻来了解当下这个社会。微信改成信息流牺牲那4%用户的体验,来换取96%的用户,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今天微信的对手,或许不仅仅是今日头条,快手、抖音,斗地主,爱奇艺,网易云音乐,拼多多和手游不同维度的竞争。我理解信息流,但不喜欢,我牺牲微信所有聊天记录,滚回了6.6.7版本,是我最后的倔强,我又重新掌控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