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妈双语工程(以下简称双语)第一季度侥幸顺利结业,先说一下自己作为工程负责人在这个项目中取得的收获和成绩。
16年10月,娃三岁半,我开始娃做英语启蒙。我所谓的启蒙就是跟着某妈某社公众号学学儿歌,娃感兴趣的学习一下,有难度的就关起耳朵。当时的我害怕孩子讨厌英语,于是就跟孩子讲是妈妈每周都要学习一首儿歌,想借此来熏陶孩子。起初发现小朋友还是挺感兴趣的,每周必问我妈妈你们这周又学什么新歌了呀?但后来我懒于拓展,孩子不感兴趣,我也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就酱紫日子荒度了一年半。直到遇到熊妈,了解了百人工程,这个听起来如此有学术味道的英文启蒙很是让我好奇。娃娃也有百人?厉害了哈!进来看看,果然不失所望。但是前期也是错过了报名期,后来听小西妈说学习不能等,于是就跟着无猜学习了一段时间,也是很感激无猜学习的开展,让我意识到自己真正陪娃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陪伴的作用,那是我想要的。17年10月熊妈的“儿童时间管理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自我时间管理重新审视起来。每天24小时,除去吃喝拉撒睡10小时,上班8小时,剩下的6小时里我都干了啥?也正是这样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梳理,为双语课程的开展做好了前提。
跟小西妈双语的前六次课,每一次听完,我的内心都要无比滴感激熊妈一次,恨自己为何现在才认识小西妈,之前的时间都是荒废了!小西妈从个人到婚姻再谈到教育,无数个点引起我的共鸣——做孩子的英文启蒙,最后是在做家庭教育;我们要培养的孩子不单单是英文好,而是哪儿哪儿都好;做双语启蒙启蒙不是为了取悦老公;原生家庭好的一方来做工程负责人;夫妻相处,与双方父母相处的界限;孩子习惯的养成等等等等。理论课越上,我越能找到与小西妈相同的点,这些都是我深刻认同的理念。小西妈的细细分析让我对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有了重新的认识,要想做好孩子启蒙,我非常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不再是我前行路上的绊脚石,而是我的好战友好队友!双语不是噱头,而是一个真正的在研究教育问题,然后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一个产出,希望之星风采大赛是最好的成果展示,这是我第一次了解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过程,也是我非常欣赏的地方!小西妈拒绝关起门来做封闭式研究,这种舒适最终只会让自己跟这个世界隔绝,这是我自己的学术研究也是非常震撼,当自己的研究永远在实验室,那对整个社会而言国家培养我们这么多年的价值又何在?!
coco现在4岁11个月,我坚信好习惯和良好的情绪管理是任何学习的坚实基础,当把这两件事情都做好,学好其他技能的可能也就更大。在加入双语之前,我学习了正面管教家长理论课程以及讲师课程,将理论应用在与孩子和家人相处的日常,我收获了许多人的关心和爱。通过学习熊妈的《儿童时间管理课程》,有记录才会有反思,有记录才会有调整。从17年10月开始,我坚持记录到今日,每天早晚各一条,有时晚上错过,早上起来也会尽量补上。最近打算做一本微信书出来,是对前一段时间收获的成果展示,也是自我激励的一种方式。
截止目前,coco学习的教材内容已经到了1bU7单元(共0-4级别),每一册12单元的每一首歌基本已完全理解性掌握,除此之外,海尼曼分级读物GK已经初步阅读完毕,共计70本。牛津树一级别阅读有10本,简单句型I can see/I see/come and see/we see/we can see/here is/look at之类可以听懂,偶尔会应用。小朋友的每日生活规律有序。
说完收获,再来说说我的小缺憾。说是侥幸是1.因为自己执行的并不是特别的好,也是在季度末临时抱了下佛脚才发现,许多关键点没有捕捉到,譬如我现在在返工GK,这与我走路听课有关系;2.课程的准备没有做到提前备课,有些词总以为现在说了孩子也学不会,自以为是;3.时间节点把握不准,安排很随意。
针对自我反省的以上几点,在新一季度,我将尝试做出改善:
1. 走路听双语课对我来说不可取,看起来时间利用了,但是听完还会遗忘重点。每周需要找可以写字的地方坐下来听课,重点需要记录。
2. 提前备课,孩子看VCD前把动画先熟悉到倒背如流,否则宁肯不开课。
3.周末将时间安排具体到每一周,两周一回顾及时总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