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章含之调到国务院农研中心工作。一次会议中,纪登奎在电梯里碰到了章含之,主动朝他打招呼道:“哎哟,章老师来了?”话毕,电梯里的人面面相觑……
大家都很疑惑,纪登奎为什么会叫比自己年纪小的人老师?
纪登奎看出了大家的困惑,马上解释道:“你们不知道吧,她教过毛主席英文,主席管她叫老师,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叫她老师。”
章含之的养父章士钊,与毛泽东之间的一笔“账”
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养女,在上个世纪,章士钊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曾借给毛泽东一笔数额巨大的款项,解决了当时十分紧急的需求。即使到建国后,毛泽东都始终没有忘记这份情谊。
关于这件事情,要从40年前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为此积极四处筹措经费说起。为了筹齐这笔钱,毛泽东在上海期间,经老师杨昌济引荐找到了章士钊。
杨昌济在给章士钊的信中这样写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而信中特别提到的“二子”,一个是蔡和森,另一个便是毛泽东。
毛泽东带着信登门拜访没多久,章士钊就发动上海各界,为毛泽东筹集到一笔两万银元的捐款。后来,这笔钱一部分被用来供我们的一批同志去欧洲留学,另一部分则被用于革命。
不过,毛泽东虽然积极筹措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但他自己却始终没有去。对此,毛泽东有他自己的想法,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那样:
“我们需要有人到外国学些新东西,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但同时也需要有人留下来研究我们自己的问题,我关于自己的国家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就这样,毛泽东义无反顾地留在了中国,他辗转各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新思想,结识了不少像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这样的新文化大家,并逐渐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1950年国庆节,章士钊应邀到中南海参加毛泽东的生日宴。这次前来,章士钊还带了自己15岁的女儿,这次的中南海之行,便是章含之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
毛泽东看见故人的女儿,十分喜欢,便凑身向前,一脸慈祥地询问道:“你原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来的北京?”
毛泽东长得高大,章含之看着眼前这个高高大大的人,只觉得他给人感觉十分亲切,所以也没有拘束,有什么便说什么。说了几句话,章含之和其他几个孩子,就被江青带去花园玩了。
因为一句话,章含之成了毛泽东的英语老师
章含之再次见到毛泽东,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
那时,章含之正在外语学院教书。毛泽东七十岁寿辰的时候,决定请几个湖南老乡一起吃顿饭。
章士钊也收到了邀请。那天,每个湖南老乡都带了一个孩子过去,章含之也随父亲一同参加了毛泽东的家宴。
当时,大人们聚在一起说话,孩子们也坐在一起。大人说话,章含之插不上嘴,但跟其他孩子又都不熟,章含之就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好像被晾在了一边。
毛泽东似乎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就回头主动问道:“听说你已经当老师了?你教英文呢?”
章含之马上回答道:“我教英文,在北京外国语学院。”
毛泽东听完,有些感慨地说道:“哎呀,时间过得真快呀,你都已经教书了,你也来教教我的英文吧!”
听毛泽东这样说,章含之觉得他只是在找个话题,跟她说说话,便马上推辞道道:“不行,不行,我哪敢教主席啊!”
毛主席没有多说,只说了一句:“哎,英文你是可以教我的。”说完,大家又继续吃起了饭……
一个星期后,北京外国语学校就接到了电话,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打来的。学校办公室的人告诉章含之:“主席来电话说,已经跟你说好了,让你帮他学学英文,你明天就去吧。”
第二天,毛泽东的秘书林可接待了章含之,并且还把毛泽东自己选的教材拿给了她,但这一点却让章含之有一点犯了难。
章含之不清楚毛泽东的英文水平,所以提前准备了一堆教材,想让他自己挑一挑。可是毛泽东现在既没要她的教材,也没有要求她具体拿一个教学计划出来,这属实有点难办。
无奈之下,章含之只好稀里糊涂的,毛泽东拿给她什么,她就讲什么。在教毛泽东的过程中,章含之发现他能看懂一点书面的东西,但是说英语不行,大概会一点词汇。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毛泽东开始用起了章老师的称呼。
那时,毛泽东每个星期都和章含之学英文,每次大概花费两三个钟头,一般从下午四点钟开始,到七八点钟结束。
毛泽东学识渊博,学习英语可以让他在忙碌的生活中,借着学习的功夫换一换脑筋。有时在学完英语后的闲暇之时,毛泽东也会跟章含之讲一些历史典故。
一次,毛泽东学完一段英文,在同章含之散步闲谈时,忽然想起了那件陈年往事,并当即表示道:“你父亲当年那笔钱帮了共产党的大忙。你回去后告诉行老,这笔欠债就从我稿费里出,从现在开始还,一年还两千,在十年内还完两万。”
不过,章含之觉得,父亲当年出手援助是出于情谊,并没有想过要谁还钱,便没有在意毛泽东的话,直到几天后,章士钊真的收到了两千元。
不仅如此,往后每年的同一个日子里,章士钊总能收到一笔相同数额的钱。值得一提的是,在还清这两万元之后,毛泽东仍然坚持给章士钊汇款,直到他离世,这一点是毛泽东特别交代的。
在毛泽东看来,当年章士钊借给他的两万是本金,可是时间至今过去四十多年了,利息多少早已经算不清了,所以只要章老先生健在,这个利息就必须要一直还下去。
章含之下不了离婚决心,毛泽东批评:你没有出息
1964年,毛泽东由于忙碌停止了英文学习,章含之教毛泽东学英语的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在毛泽东的举荐下,精通外语的章含之后来进入外交部工作,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可以说,章含之进入外交部的时候,正是我国外交事业的高光时刻。那段时间,我们在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
在外交部这样的重要单位,章含之刚来就幸运地得到进入中美会谈班子的机会,并且参与了诸多重大外交事件,初出茅庐就名声大噪,可她的感情问题却并不挺好。
当时,章含之和第一任丈夫洪俊彦由于感情不和,一度受到婚姻的困扰,但碍于面子谁都不肯先提离婚。后来,毛泽东听说了这件事,便在一个会上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了章含之:“我的章老师,我今天必须批评你,你没有出息!你为什么不离婚?为什么怕人知道?”
毛泽东的一句“你没出息”,一下子点醒了章含之,在一阵沉默之后,她当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主席,您批评得对,我听您的话,这件事我回去就办,一定解放自己。”
回去之后,章含之终于决定离婚。得知章含之离婚的消息后,毛泽东还专门嘱咐工作人员,让他们给章含之送去一箱红苹果,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她婚姻得到解放的祝贺。
办完离婚手续后,章含之嫁给了乔冠华,两人携手走过了十年岁月。
乔冠华年长章含之20岁,但年龄的差距似乎对他们并没有影响,章含之知道乔冠华身体不好,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直到他离世。
2008年1月26日,章含之在北京病逝,终年73岁。按照她生前的遗愿,章含之被葬在父亲章士钊身旁,手中攥着一缕乔冠华的头发,她最终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离开,给后人留下一片唏嘘……
但是,从章含之与伟人之间的点滴小事中,我们却更加深切直观地感受到伟人对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的温暖,也因此更加怀念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