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身旁过,需求变更逃不过。
测试姐姐眯眼笑,今晚bug必然多。
据悉Vue3.0
的正式版将要在本月(8月)发布,从发布到正式投入到正式项目中,还需要一定的过渡期,但我们不能一直等到Vue3
正式投入到项目中的时候才去学习,提前学习,让你更快一步掌握Vue3.0
,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就靠它了。不过在学习Vue3
之前,还需要先了解一下Proxy
,它是Vue3.0
实现数据双向绑定的基础。
了解代理模式
一个例子
作为一个单身钢铁直男程序员,小王最近逐渐喜欢上了前端小妹,不过呢,他又和前台小妹部署,所以决定委托与前端小妹比较熟的UI
小姐姐帮忙给自己搭桥引线。小王于是请UI
小姐姐吃了一顿大餐,然后拿出一封情书委托它转交给前台小妹,情书上写的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睡觉
,不愧钢铁直男。不过这样写肯定是没戏的,UI
小姐姐吃人嘴短,于是帮忙改了情书,改成了我喜欢你,我想和你一起在晨辉的沐浴下起床
,然后交给了前台小妹。虽然有没有撮合成功不清楚啊,不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王活该单身狗。
其实上面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理模式的例子,小王想给前台小妹送情书,因为不熟所以委托UI小姐姐
,UI
小姐姐相当于代理人,代替小王完成了送情书的事情。
引申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想想Vue
的数据响应原理,比如下面这段代码
const xiaowang = {
love: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睡觉'
}
// 送给小姐姐情书
function sendToMyLove(obj) {
console.log(obj.love)
return '流氓,滚'
}
console.log(sendToMyLove(xiaowang))
如果没有UI
小姐姐代替送情书,显示结局是悲惨的,想想Vue2.0
的双向绑定,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
来监听的属性 get
,set
方法来实现双向绑定,这个Object.defineProperty
就相当于UI
小姐姐
const xiaowang = {
loveLetter: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睡觉'
}
// UI小姐姐代理
Object.defineProperty(xiaowang,'love', {
get() {
return xiaowang.loveLetter.replace('睡觉','一起在晨辉的沐浴下起床')
}
})
// 送给小姐姐情书
function sendToMyLove(obj) {
console.log(obj.love)
return '小伙子还挺有诗情画意的么,不过老娘不喜欢,滚'
}
console.log(sendToMyLove(xiaowang))
虽然依然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因为送奔驰的成功率可能会更高一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
可以对对象的已有属性进行拦截,然后做一些额外的操作。
存在的问题
在Vue2.0
中,数据双向绑定就是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
去监听对象的每一个属性,然后在get
,set
方法中通过发布订阅者模式来实现的数据响应,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只能监听已存在的属性,对于新增删除属性就无能为力了,同时无法监听数组的变化,所以在Vue3.0
中将其换成了功能更强大的Proxy
。
了解Proxy
Proxy
是ES6
新推出的一个特性,可以用它去拦截js
操作的方法,从而对这些方法进行代理操作。
用Proxy重写上面的例子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Proxy
对上面的送情书情节进行重写:
const xiaowang = {
loveLetter: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睡觉'
}
const proxy = new Proxy(xiaowang, {
get(target,key) {
if(key === 'loveLetter') {
return target[key].replace('睡觉','一起在晨辉的沐浴下起床')
}
}
})
// 送给小姐姐情书
function sendToMyLove(obj) {
console.log(obj.loveLetter)
return '小伙子还挺有诗情画意的么,不过老娘不喜欢,滚'
}
console.log(sendToMyLove(proxy))
再看这样一个场景
请分别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
和Proxy
完善下面的代码逻辑.
function observe(obj, callback) {}
const obj = observe(
{
name: '子君',
sex: '男'
},
(key, value) => {
console.log(`属性[${key}]的值被修改为[${value}]`)
}
)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name]的值被修改为[妹纸]
obj.name = '妹纸'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sex]的值被修改为[女]
obj.name = '女'
看了上面的代码,希望大家可以先自行实现以下,下面我们分别用Object.defineProperty
和Proxy
去实现上面的逻辑.
- 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
* 请实现这个函数,使下面的代码逻辑正常运行
* @param {*} obj 对象
* @param {*} callback 回调函数
*/
function observe(obj, callback) {
const newObj = {}
Object.keys(obj).forEach(key => {
Object.defineProperty(newObj, key, {
configurable: true,
enumerable: true,
get() {
return obj[key]
},
// 当属性的值被修改时,会调用set,这时候就可以在set里面调用回调函数
set(newVal) {
obj[key] = newVal
callback(key, newVal)
}
})
})
return newObj
}
const obj = observe(
{
name: '子君',
sex: '男'
},
(key, value) => {
console.log(`属性[${key}]的值被修改为[${value}]`)
}
)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name]的值被修改为[妹纸]
obj.name = '妹纸'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sex]的值被修改为[女]
obj.name = '女'
- 使用
Proxy
function observe(obj, callback) {
return new Proxy(obj, {
get(target, key) {
return target[key]
},
set(target, key, value) {
target[key] = value
callback(key, value)
}
})
}
const obj = observe(
{
name: '子君',
sex: '男'
},
(key, value) => {
console.log(`属性[${key}]的值被修改为[${value}]`)
}
)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name]的值被修改为[妹纸]
obj.name = '妹纸'
// 这段代码执行后,输出 属性[sex]的值被修改为[女]
obj.name = '女'
通过上面两种不同实现方式,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Object.defineProperty
和Proxy
的用法,但是当给对象添加新的属性的时候,区别就出来了,比如
// 添加公众号字段
obj.gzh = '前端有的玩'
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
无法监听到新增属性,但是使用Proxy
是可以监听到的。对比上面两段代码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点不同
-
Object.defineProperty
监听的是对象的每一个属性,而Proxy
监听的是对象自身 - 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需要遍历对象的每一个属性,对于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
Proxy
对新增的属性也能监听到,但Object.defineProperty
无法监听到。
初识Proxy
概念与语法
在MDN
中,关于Proxy
是这样介绍的: Proxy
对象用于定义基本操作的自定义行为(如属性查找、赋值、枚举、函数调用等)。什么意思呢?Proxy
就像一个拦截器一样,它可以在读取对象的属性,修改对象的属性,获取对象属性列表,通过for in
循环等等操作的时候,去拦截对象上面的默认行为,然后自己去自定义这些行为,比如上面例子中的set
,我们通过拦截默认的set
,然后在自定义的set
里面添加了回调函数的调用
Proxy
的语法格式如下
/**
* target: 要兼容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对象,数组,函数等等
* handler: 是一个对象,里面包含了可以监听这个对象的行为函数,比如上面例子里面的`get`与`set`
* 同时会返回一个新的对象proxy, 为了能够触发handler里面的函数,必须要使用返回值去进行其他操作,比如修改值
*/
const proxy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在上面的例子里面,我们已经使用到了handler
里面提供的get
与set
方法了,接下来我们一一看一下handler
里面的方法。
handler 里面的方法列表
handler
里面的方法可以有以下这十三个,每一个都对应的一种或多种针对proxy
代理对象的操作行为
-
handler.get
当通过
proxy
去读取对象里面的属性的时候,会进入到get
钩子函数里面 -
handler.set
当通过
proxy
去为对象设置修改属性的时候,会进入到set
钩子函数里面 -
handler.has
当使用
in
判断属性是否在proxy
代理对象里面时,会触发has
,比如const obj = { name: '子君' } console.log('name' in obj)
-
handler.deleteProperty
当使用
delete
去删除对象里面的属性的时候,会进入deleteProperty`钩子函数 -
handler.apply
当
proxy
监听的是一个函数的时候,当调用这个函数时,会进入apply
钩子函数 -
handle.ownKeys
当通过
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
,Object.keys
,Reflect.ownKeys
去获取对象的信息的时候,就会进入ownKeys
这个钩子函数 -
handler.construct
当使用
new
操作符的时候,会进入construct
这个钩子函数 -
handler.defineProperty
当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去修改属性修饰符的时候,会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
handler.getPrototypeOf
当读取对象的原型的时候,会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
handler.setPrototypeOf
当设置对象的原型的时候,会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
handler.isExtensible
当通过
Object.isExtensible
去判断对象是否可以添加新的属性的时候,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
handler.preventExtensions
当通过
Object.preventExtensions
去设置对象不可以修改新属性时候,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
handler.getOwnPropertyDescriptor
在获取代理对象某个属性的属性描述时触发该操作,比如在执行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proxy, "foo")
时会进入这个钩子函数
Proxy
提供了十三种拦截对象操作的方法,本文主要挑选其中一部分在Vue3
中比较重要的进行说明,其余的建议可以直接阅读MDN
关于Proxy
的介绍。
详细介绍
get
当通过
proxy
去读取对象里面的属性的时候,会进入到get
钩子函数里面
当我们从一个proxy
代理上面读取属性的时候,就会触发get
钩子函数,get
函数的结构如下
/**
* target: 目标对象,即通过proxy代理的对象
* key: 要访问的属性名称
* receiver: receiver相当于是我们要读取的属性的this,一般情况
* 下他就是proxy对象本身,关于receiver的作用,后文将具体讲解
*/
handle.get(target,key, receiver)
示例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封装axios
的需求,在封装过程中,也需要对请求异常进行封装,比如不同的状态码返回的异常信息是不同的,如下是一部分状态码及其提示信息:
// 状态码提示信息
const errorMessage = {
400: '错误请求',
401: '系统未授权,请重新登录',
403: '拒绝访问',
404: '请求失败,未找到该资源'
}
// 使用方式
const code = 404
const message = errorMessage[code]
console.log(message)
但这存在一个问题,状态码很多,我们不可能每一个状态码都去枚举出来,所以对于一些异常状态码,我们希望可以进行统一提示,如提示为系统异常,请联系管理员
,这时候就可以使用Proxy
对错误信息进行代理处理
// 状态码提示信息
const errorMessage = {
400: '错误请求',
401: '系统未授权,请重新登录',
403: '拒绝访问',
404: '请求失败,未找到该资源'
}
const proxy = new Proxy(errorMessage, {
get(target,key) {
const value = target[key]
return value || '系统异常,请联系管理员'
}
})
// 输出 错误请求
console.log(proxy[400])
// 输出 系统异常,请联系管理员
console.log(proxy[500])
set
当为对象里面的属性赋值的时候,会触发
set
当给对象里面的属性赋值的时候,会触发set
,set
函数的结构如下
/**
* target: 目标对象,即通过proxy代理的对象
* key: 要赋值的属性名称
* value: 目标属性要赋的新值
* receiver: 与 get的receiver 基本一致
*/
handle.set(target,key,value, receiver)
示例
某系统需要录入一系列数值用于数据统计,但是在录入数值的时候,可能录入的存在一部分异常值,对于这些异常值需要在录入的时候进行处理, 比如大于100
的值,转换为100
, 小于0
的值,转换为0
, 这时候就可以使用proxy
的set
,在赋值的时候,对数据进行处理
const numbers = []
const proxy = new Proxy(numbers, {
set(target,key,value) {
if(value < 0) {
value = 0
}else if(value > 100) {
value = 100
}
target[key] = value
// 对于set 来说,如果操作成功必须返回true, 否则会被视为失败
return true
}
})
proxy.push(1)
proxy.push(101)
proxy.push(-10)
// 输出 [1, 100, 0]
console.log(numbers)
对比Vue2.0
在使用Vue2.0
的时候,如果给对象添加新属性的时候,往往需要调用$set
, 这是因为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监听已存在的属性,而新增的属性无法监听,而通过$set
相当于手动给对象新增了属性,然后再触发数据响应。但是对于Vue3.0
来说,因为使用了Proxy
, 在他的set
钩子函数中是可以监听到新增属性的,所以就不再需要使用$set
const obj = {
name: '子君'
}
const proxy = new Proxy(obj, {
set(target,key,value) {
if(!target.hasOwnProperty(key)) {
console.log(`新增了属性${key},值为${value}`)
}
target[key] = value
return true
}
})
// 新增 公众号 属性
// 输出 新增了属性gzh,值为前端有的玩
proxy.gzh = '前端有的玩'
has
当使用
in
判断属性是否在proxy
代理对象里面时,会触发has
/**
* target: 目标对象,即通过proxy代理的对象
* key: 要判断的key是否在target中
*/
handle.has(target,key)
示例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js
中声明私有属性的时候,会将属性的名字以_
开头,对于这些私有属性,是不需要外部调用,所以如果可以隐藏掉是最好的,这时候就可以通过has
在判断某个属性是否在对象时,如果以_
开头,则返回false
const obj = {
publicMethod() {},
_privateMethod(){}
}
const proxy = new Proxy(obj, {
has(target, key) {
if(key.startsWith('_')) {
return false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key)
}
})
// 输出 false
console.log('_privateMethod' in proxy)
// 输出 true
console.log('publicMethod' in proxy)
deleteProperty
当使用
delete
去删除对象里面的属性的时候,会进入deleteProperty`拦截器
/**
* target: 目标对象,即通过proxy代理的对象
* key: 要删除的属性
*/
handle.deleteProperty(target,key)
示例
现在有一个用户信息的对象,对于某些用户信息,只允许查看,但不能删除或者修改,对此使用Proxy
可以对不能删除或者修改的属性进行拦截并抛出异常,如下
const userInfo = {
name: '子君',
gzh: '前端有的玩',
sex: '男',
age: 22
}
// 只能删除用户名和公众号
const readonlyKeys = ['name', 'gzh']
const proxy = new Proxy(userInfo, {
set(target,key,value) {
if(readonlyKeys.includes(key)) {
throw new Error(`属性${key}不能被修改`)
}
target[key] = value
return true
},
deleteProperty(target,key) {
if(readonlyKeys.includes(key)) {
throw new Error(`属性${key}不能被删除`)
return
}
delete target[key]
return true
}
})
// 报错
delete proxy.name
对比Vue2.0
其实与$set
解决的问题类似,Vue2.0
是无法监听到属性被删除的,所以提供了$delete
用于删除属性,但是对于Proxy
,是可以监听删除操作的,所以就不需要再使用$delete
了
其他操作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Proxy
的handler
提供了十三个函数,在上面我们列举了最常用的三个,其实每一个的用法都是基本一致的,比如ownKeys
,当通过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
,Object.keys
,Reflect.ownKeys
去获取对象的信息的时候,就会进入ownKeys
这个钩子函数,使用这个我们就可以对一些我们不像暴露的属性进行保护,比如一般会约定_
开头的为私有属性,所以在使用Object.keys
去获取对象的所有key
的时候,就可以把所有_
开头的属性屏蔽掉。关于剩余的那些属性,建议大家多去看看MDN
中的介绍。
Reflect
在上面,我们获取属性的值或者修改属性的值都是通过直接操作target
来实现的,但实际上ES6
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在Proxy
内部调用对象的默认行为的API
,即Reflect
。比如下面的代码
const obj = {}
const proxy = new Proxy(obj, {
get(target,key,receiver)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key,receiver)
}
})
大家可能看到上面的代码与直接使用target[key]
的方式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Reflect
的出现是为了让Object
上面的操作更加规范,比如我们要判断某一个prop
是否在一个对象中,通常会使用到in
,即
const obj = {name: '子君'}
console.log('name' in obj)
但上面的操作是一种命令式的语法,通过Reflect
可以将其转变为函数式的语法,显得更加规范
Reflect.has(obj,'name')
除了has
,get
之外,其实Reflect
上面总共提供了十三个静态方法,这十三个静态方法与Proxy
的handler
上面的十三个方法是一一对应的,通过将Proxy
与Reflect
相结合,就可以对对象上面的默认操作进行拦截处理,当然这也就属于函数元编程的范畴了。
总结
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惑,我不会Proxy
和Reflect
就学不了Vue3.0
了吗?其实懂不懂这个是不影响学习Vue3.0
的,但是如果想深入 去理解Vue3.0
,还是很有必要了解这些的。比如经常会有人在使用Vue2
的时候问,为什么我数组通过索引修改值之后,界面没有变呢?当你了解到Object.defineProperty
的使用方式与限制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本文之后,小编将为大家带来Vue3.0
系列文章,欢迎关注,一起学习。同时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前端有的玩】,用玩的姿势学前端,就在【前端有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