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tella
01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师姐被求婚成功的消息,点赞了那条消息公布的朋友圈之后,感觉自己的周围也洋溢起了粉红色的气泡,作为旁观者也有种难以掩饰的愉悦感。
于是又开始感叹,这一两年,特别是大学毕业之后,在朋友圈里参加的婚宴开始越来越多,而在自己划定的好友圈子里,也有了人妻的角色。
虽然要以“你老公”去称呼好友的另一半起初是一件略带别扭的事情,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从“小孩子”的心理角色转变作“大人”。
而当逢年过节,自己从另一边的“小孩专桌”升级到跟“意识中的大人们”坐在一起的时候,当跟着爸妈出席一些饭局宴请的时候,从前埋头坐在旁边饮汽水的我也开始被喊起来敬酒,我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开始有了轻微的转变。
02
“做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是我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会否等得见未来,女共男均等竞赛”这句歌词仍然是我希望终有一天会成真的现实。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受到社会以及旧思想的束缚,勇敢无惧地去闯自己的大世界,也是一件很令同为女性的我感到很骄傲自豪的一件事情。
无论是从前的“我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还是现在的“我有权利选择不结婚的人生”,都无疑是一种进步。
而我们也开始站在同一阵线,对抗那些试图将我们框死在同一个生活模式中的人们。
03
然而,当自己沉浸在“要有多大的勇气才会选择婚姻这条路”诸如此类的观点中,难免有时候会将婚姻视为洪水猛兽。
但其实,无论是“结婚”还是“单身”,都只是个人的选择,哪一个都有各自的风险,哪一个都有各自需要承担的喜与忧,哪一个都不应该受到站在对立面上的指责,哪一个都值得被尊重。
曾经写下“不就是不结婚吗,关你屁事”的队长有一天也跟我们说“结婚就是吃屎,我先帮你们尝尝哦”。
而我之所以会那么喜欢张晓晗,就是因为她一直都是这样愿意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选择自负盈亏的人,无所谓被崇拜,也无惧被指责,被支持也好,被批判也罢。
她永远都坚信着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永远立足于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她想过的人生,永远那么恣意张扬而又骄傲自信。
没有谁可以帮你去承担你所做的一切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唯有你自己。
04
虽然我极度厌恶那句“女人过了30岁就没人要咯”这样的屁话,但我也曾因为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里,女主角在生日蛋糕上插上第29根蜡烛之后许下“我一定要在30岁之前结婚”这个场景,而将30岁视为人生重要关口。
但是不是所有许下“我要在30岁之前结婚”的女生都是思想迂腐的原始人呢?
其实转念一想,这个愿望跟“我30岁之前至少要有20万存款”,“我30岁的时候至少要去过十个国家旅游”又有什么区别呢?
它们都只是我们对于自己人生努力的一个方向,一个需要自己切切实实付出努力才能够达到的目标,仅此而已。
只要这个目标的立足点是“我需要”,而不是为取悦任何人又或是迫于某种外在压力而做出的选择。那么,无论面临分岔口时,你选择的是哪一条路,都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无论你是向往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温馨,还是倾向于轻松自在的个人空间,都必须要承担背后共同计算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琐碎或者独自面对一切难关所带来的孤独感。
05
而结婚与不结婚,其实都不过是茶餐厅里的A餐与B餐。
有些人就偏爱A餐里的冻柠茶跟火腿蛋三文治,而有些人就特别钟意B餐的丝袜奶茶配牛油西多士。
只是个人口味不同而已。
但如果有人喝着自己的那杯丝袜奶茶,走过去隔壁桌说人家的冻柠茶有什么好喝的。又或者是咬着自己的那份火腿蛋三文治然后探过头去问“你不觉得牛油西多士有点肥腻吗?”
对于这样一个热衷于踩过界,对他人的选择指指点点的人,我们也并不需要理会。
而且,没有人规定了你今天点了A餐,明天就不可以吃B餐。长大的好处就在于你有资本去拣选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你握住“自负盈亏”这四个字,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选择,没有人有资格左右你的选择。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拿到自己的那份人生餐单的时候,都可以凭着自己的既定资格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去拣选自己心水的生活状态。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屏蔽一切质疑你的声音。
然后,过你自己钟意且享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