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50000字之016
Day16 推荐一本你最近正在读的书。当你书写时,可看看自己是否用新的经历探寻。
西摩尔小学的教师休息室里,有老师放了一部分他们淘汰的书籍,任何人都可以拿走阅读。我选择了几本感兴趣的书,其中便有这本《被收养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本书以19个被收养的男孩、女孩的自述方式分享了他们的家庭生活以及心路历程。他们的年龄跨度从8岁到16岁,有不同的身世,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同样被收养的背景。
令我感到惊异的是,这些孩子都附有个人照片以及他们和收养家庭的合照,显然这些故事和陈述真实可信。
他们每个人都讲述了什么时候以何种身份得知自己的被收养身份,讲述了在被收养的家庭中所面对的一些问题,讲述了身边朋友和同学对他们被收养事实的反应,讲述了他们所面对的社交中的困惑和尴尬。同时,他们也分享了自己对收养家庭、亲生父母的看法以及期待。
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倾听这些被收养孩子的心声,帮助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勇敢地、更好地去面对被收养的问题。
这些孩子们慷慨的分享也给有同样收养经历的其他孩子们带去了的安慰和启发。
我在国外一个网站上查到一系列谈论被收养问题的书籍。有专门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有写给父母看的。这些书籍自成系列又各有侧重,严谨科学又有针对性。
https://creatingafamily.org/adoption/adoptionsuggestedbooks/
这就是我在美国感受到的:面对和解决社会问题时,总有专业的人士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来协助。
虽然中国跟美国相比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体系,中国的“收养文化”也没有美国那么丰富,但是中国也有被收养的孩子、也有其它教育的相关问题。
我不希望每次遇到类似的教育问题,我们都在查阅美国或其它国家的书籍、资料、网站,我们也需要有自成体系的一些解决办法,当然包括针对不同阅读对象而编写的书籍,从而有助不同人群系统地参考和解决问题。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
她在书中另附了一份书单,介绍其它一些关于收养问题、有助于他人的书籍。
我忽然觉得,那些动不动就围绕着“从你的全世界走过”或者“三十岁,我活成了.......的样子”等主题的畅销书,烂到不能再烂了。
能写一本《被收养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书,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另:关于美国的“收养文化”的话题,觉得可以继续展开讲很多次,且待以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