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有目的地读书?我从读书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要买书?怎么读书?
读书:我看书(读书)从来是为了看过,而无目的。我搜索要读的书的方法是从已看过的书里或资讯里找出感觉好的或者根据我的信念我的价值观去买书,去读去听去看,不断扩展我(的“名”)的世界。(知道福柯是。。。但只看过简介,很想更进一步地了解他所以去看他的记录票)根据兴趣随意看,遇到很难读的很难理解的我一般会坚持一会就放弃,如白痴,存在与时间。我看过两遍的书寥寥无几:契诃夫短篇小说,花田半亩,非理性的人,心法,辛法,通鉴,更谈不上我读书有目的有计划。我读大多数书都是为了猎奇和求个“读过”,少部分是因为自己在生活中出现了问题去找答案。
玩微信、看视频、刷微博:都是无聊时做的事,只能让我涣散,分散精力不能集中于学习。
聊天能排解孤独(寝室里无“知音”),但也能拉长对爱情的期待。
周易 8.9分
你是蛋疼看周易么
lost observer
题目粗俗点,无非引人耳目。
我的意思是说,在用我们宝贵的休息时间学习某项东西时,更应该明确学习的意义。在读周易之前你也应该明确你希望从周易中寻找什么,泛读,无益于了解一门如此深奥的学科,如果仅仅为了接触而接触,那我们的投入就类似与把小麦种到沙地上,早晚回忆将枯竭,留下的只有“小麦,老子知道”的自我印象。所以别因为蛋疼看周易,周易不治蛋疼。
我想大部分读者不是国学专业,周易无助于完成毕业论文或维持我们的基本生存,但周易的阅读对我们是绝对有意义的。
我的认识:
每个人都只能在社会中生存的,并且可以忽视,但无法回避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生命任务的,并且需要两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对世界的认识及对自我的认识 只有在这两种认识的不断加深中我们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实现自我价值。
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
“谁掌握的真理越多,谁的成功可能越大” 的箴言。而真理是具体的,是方法和认识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方法,而也只有方法最能结合实际,改造生活。
现代人在物质富裕的生活中停滞太久,只一味的感受情绪带来的生命体验,停留在美丽而“不结果的花儿”中,而忘却了我们物种生存的真正本质,忘记了回归本能的生命愉悦感:劳动中认识自我,学习中感受世界。进一步的如果历史给我们机会改造世界,我们便可真正完成生命的重托,完成渺小个体的真正宿命!
我们该给自己一个不被历史忽略的机会。而就我的感受来说:追寻本身是充满快感的,而且是单纯的感官感受根本无法比拟的。
为了宿命,我们该学习方法。
周易是中国人的方法和观点,历史的早期中国人就抛弃了逻辑思维方式而选择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解释世界的历史现实,足以证明它是有优势的。在全面西化的认识方式普遍接受的今天,我们应该并且只能如西方人看待古老东方文化一样,好奇并认真学习。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寻根之旅,更有独特的意义。
我都读了些什么?给了我什么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