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是当代作家刘震云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被称为是他迄今为止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甚至说压抑,像是胸中飘荡着一片阴霾。他所描述的延津的大大小小的人物,不仅在现在的农村人身上依旧可以看到身影,在如今的都市人身上也有影射。似乎孤独是许多人心底不被承认的一种存在,但是大部分人又在极力地寻找摆脱孤独的方式,这看起来很矛盾,可它确实广泛地存在。
本书分为两节,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小说的前半部分写的是孤独懦弱的吴摩西在“假找”跟人私奔的妻子的过程中,弄丢了唯一和他“说得上话”的养女——曹青娥。他懊恼、恐惧不已,为了寻找养女,他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分写的是吴摩西的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能够“说得上话”的人,走回延津。一走一出,构成了整部延津记。
小说前半部分的主角吴摩西,原名叫杨百顺,为了生计,他做过许多活儿:杀猪,染布,破竹子,挑水,种菜,卖馒头。唯一没有做过的是他儿时羡慕的“喊丧”。他不善言谈,一直希望能找一个说得来话的朋友。从小他不喜欢他的父亲,兄弟之间没有深厚的感情。因不满父亲有意让弟弟上学,留他在家买豆腐。一气之下,他离家谋生,此后一直在“生活”这张网中挣扎。
从整体上看,他与大部分农村人一样,肯吃苦耐劳,跟老曾杀猪,勤奋有余;上大街挑水,随呼随到;给县长老史种菜,起早贪黑。也有点逆来顺受,特别是在被吴香香“娶后”,为了维持自己安稳的生活,不必在外有一顿没一顿,总是委屈自己,甚至被指着头骂,也不吭声。而自己的老婆跟人跑了之后,还想着自己白得了个馒头铺,以后可以自在地生活。
他的一生最说得上话的是他的养女——曹青娥。而曹青娥也非常喜欢她的养父,甚至讨厌她的母亲。在她母亲弃她不顾,与人私奔后,她很开心与她养父一起生活。可是在吴摩西被迫寻找妻子的途中,不小心把养女弄丢了。他心慌、焦急,寻找过许多地方,寻找了许多年,一直没有结果。此后,他没有回过延津,一直外乡飘泊,后结婚生子,也一直心念养女,直到日薄西山。
从这点上看,吴摩西是可怜的,他的孤独与无助伴随了他的一生,他对于养女的愧疚与怀念也缠绕了一生。后来,他的后代去找过曹青娥,由于种种原因,终究没能见面。
小说的后半部分写了曹青娥的儿子——牛爱国,为了寻找“说得上话”的人,也为了寻找曹青娥遗嘱里的秘密,走向延津。牛爱国同样不喜言谈,他娶了一个和他没什么话说的妻子——庞丽娜,两人过了几年不愠不火的日子。
偶有一天,他发现外遇的妻子并非不爱说话,而是不爱与他说话。他感到很仿徨,去找自己指得上的朋友诉说苦闷,在寻找途中,他与有夫之妇章楚红有了感情,渐渐明白了他与妻子“说不上话”的缘由。尽管他为挽救婚姻,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妻子仍想要与他离婚。
在混混沌沌中,一直喜欢跟他说几十年前往事的母亲——曹青娥去世了。他通过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女儿——百慧之口,了解到母亲的遗愿。而此时,他还没离婚的妻子庞丽娜又与她的姐夫扯上了关系。迫于言论,他踏上了与他外祖父一样的道路——假找妻子。而实际上他走向了延津,去寻找母亲遗嘱里的秘密,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似乎感觉到,有一个“说得上话”的人一直在路上等着他。
说话,和谁说话,怎样说话,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看则只是说话,实则又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似乎每天都说了很多很多话,其实很多话都是空话,白话,像书中老费说的,有用的话,一天不超过十句。可我们每天还是在不停地说,因为话是我们与他人、世界沟通的最直接的方式。
有时候想想,人活在充满话语的世界里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吴摩西与牛爱国都在极力寻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世界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小时候以为分给自己糖果的那个人就是朋友,长大点觉得和自己结伴同行的是朋友,再长大点觉得能聆听自己的是朋友,再然后明白志同道合、性情相投的朋友是很难找的。这样的人即便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间点出现,都会让人欣喜。人,生而孤独,但是在寻找精神的温暖与慰藉这条路上,人们义无反顾,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执着和对生活的希望。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作者似乎有意描写了一些对抗孤独的场景,比如说,私塾先生老汪,喜欢无目的的“游走”,县长喜欢与戏子“手谈”,吴摩西喜欢“喊丧”,老詹一生致力于“传教”……在生活的细碎与乏累中,他们保有一些精神上的信仰,并且一直坚持。书中出延津记中的主角原名叫杨百顺,后来几经改名,最后改成了自己小时候一直想成为的人——罗长礼,这也是他对于年少理想的一种回味。
第一次读刘震云的书籍,颇为震撼,大家之作,内涵深刻。书中人物众多,结构庞大,但是每一个人似乎都有自己让人记住的性格特征。他的辞藻没有华丽之风,却让人感觉很真实,在农村成长的我对此深有感触,书中的人物似乎就是家门口的老伯小叔……“出延津,回延津”,一出一回,跌宕起伏,勾画出底层人物鲜活的生活场景,传达着人们抵抗孤独的执着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