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女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所以有再多的衣服也还想再买一件”的真相,不是n+1,而是从0到1。在没有实现“从0到1”之前,你当然觉得你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虽然单纯从数量上看你早已实现了“从1到n”。
彼得•蒂尔又到中国来了,距离他上次到中国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在上海北京的演讲引起的反响依然强烈,媒体对他的追捧依然热情。昨天上午接到央视的电话,让去参与录制新的一期以彼得•蒂尔为主角的《对话》节目。
今天有一位从事投资的女士问我:彼得•蒂尔的观点真有那么重要吗?我说,对正处于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来说,他的不少观点都是相当有益的提醒。这位女士让我解释一下到底什么叫“从零到一”。我算是“急中生智”,突然想到了一个通俗的比喻。
说到女人爱买衣服的原因,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女人打开衣柜,总是发现衣柜里少一件衣服”。
女人不管买了多少件衣服,但临到要在真正重要的场合露面时,却发现还真没有一件能让你惊艳全场的。
如果是与心仪的人见面,借用冯唐的话说,你发现还真没有一件穿在身上就能让他产生强烈的冲动想把它脱下来的衣服。
这就是说,一大柜子衣服,临到真要派上用场时,这么多件衣服突然归零(n=0),这的确是令人沮丧。
所谓“女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所以有再多的衣服也还想再买一件”的真相,不是n+1,而是从0到1。在没有实现“从0到1”之前,你当然觉得你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虽然单纯从数量上看你早已实现了“从1到n”。
这又一次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话:
“永远在做同一件事,却一直期望着不一样的结果,这就叫精神错乱。”
如果不改变你买衣服时的心智模式,如果你审美实力不够,你经济实力再强,购买的衣服再多,都永远摆脱不了n=0的命运。
有调查显示,中产阶级女性购买的衣物当中穿三次以下的,超过其衣服总量的百分之三十,有些衣服只穿过一次甚至根本就没穿,就一直挂在衣柜里,某一天当她偶然看到某件衣服时,她甚至都会很吃惊,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买的这件衣服。
男性的购买行为常常是纯粹的经济行为,需要什么,自己买得起,也就买了。他们不会漫无目的地商店里逛,更不会在这种闲逛中获得快感(所以很多男士往往把陪太太逛商店视为恶梦,有的商店甚至专辟一个休闲区域来赚那些不愿陪太太逛店的男士们的钱)。与男性相反,女性的购物行为更像是一种娱乐行为,属体验经济的范畴。
购物与看电影看演出差不多,她们的购买过程本身就是体验消费,而购买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与电影票的票根一样,只是一种消费痕迹。
以这样的方式购买的商品,其价值可想而知。每次购买的商品都没有实质性突破,也就是都没有完成从0到1的突破,基本上是从0到0,而多少个0加起来都是0。
彼得•蒂尔认为,一个从0到1的产品,它在性能和体验上不是10%的提高,而是数倍甚至10倍的提高。是10%还是10倍,是衡量是0还是1的标准。很多企业推出的所谓创新性产品,不过是比原有的产品稍有改进,但自己却对这种微小的改进沾沾自喜,津津乐道。满怀期望打市场的结果,往往是响应寥寥,这就像有段子里说的,有女士在毕业二十周年聚会前饿三天,终于把一件自己还觉得不错只是有点显小的衣服穿上,结果聚会时发现自己的穿着黯淡无光,自惭不已。
从0到1的产品,是无需解释、无需说服,只要展示出来就能让人尖叫和着迷的产品。“还凑合”、“还不错”的产品,极可能在市场上被归零的产品。二者之间的区别,如刚问世的iPhone与其他手机的区别,是微信与手机短信的区别。
两年多前(当时我还没有听说过彼得•蒂尔),本人写过一篇题为《关于英雄产品的一切》的文章,认为产品世界是一个0和1的世界,让人觉得“尚可”的产品都可以划入0的世界,令人尖叫的产品才属于1的世界。当然,细分想来,还有第三世界,那就是性能和体验有明显缺陷的产品,我称之为-1的世界。举例来说,腾讯的微信属于1的世界,网易的易信属于0的世界,而阿里的来往属于-1的世界。
“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势头固然可喜,但实际的情形却又堪忧。在号称自己在创业和创新的千千万万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想这样的问题:我的产品的杀伤力到底何在?我的产品与市场既有的产品相比,真的是在性能和体验上有数倍甚至十倍的提高吗?还只是有百分之十的提高?那些林林总总的零打碎敲、修修补补式的所谓的创新性产品,绝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必定会在市场上归零,那些激情有余能力不足的创业者和创新者,都或早或迟地体会到一个不会买衣服而总在买进新衣服的人打开衣柜时体会到的那种幻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