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童年》读书笔记

      在我的印象与认知里,美国是一个自由与美好的国度,那里应该是没有贫困,没有饥饿,随处都是发展的机会;那里应该应该人人平等,机会均衡,资源分配均匀……但是,一般美好的表面下,往往都蕴含着一些黑暗的东西。看完《不平等的童年》这本书,我知道了自己有多天真,由拥有复杂人性的人组成的社会怎么会有所谓单纯的美好,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的平等存在。

     《不平等的童年》通过描述那些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充分展示了不同社会分层的人们占有不同的资源和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资源的不均和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生活中获得的技能有所区别,这些区别对孩子未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书中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富裕,父母有稳定的高薪的工作,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也经常干预学校的教育,利用自己的资源我孩子寻求有利的途径。孩子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家长会陪同孩子,因此父母也为了孩子制定了忙碌的家庭日程,牺牲了家庭时间。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形成了一种优越感,同时掌握了很多日后在公共机构工作可能用到的技巧,如视野开阔、团队精神、竞争精神、与人共事等。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家庭兄弟姐妹倾向竞争、与亲戚联系少、家庭生活忙乱……而工人阶级家庭所采用的是自然成长的教育方式。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父母多数忙于生计,没有充足的资金,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极少参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这些孩子资源有限,他们日常生活以不拘形式的游戏为中心。他们与家庭成员有更多的互动。不拘形式的游戏和长时间的自娱自乐让工人阶级的孩子学会如何去安排时间、制定计划,同时也拥有了一些能力,如社交能力、调解能力,但是这些能力有时候并不能够为他们自己改变什么。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阶级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带来迥然不同的童年,不同的童年又可能会使他们拥有不一样的未来,然后又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孩子……如此循环反复,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似乎成了恶性循环的源头。

      相比于美国,中国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我称之为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同样不平等的资源,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起跑线,不一样的影响力……我们不否认个人努力同样也可以成功,寒门也能出贵子。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资源稀缺的个人的成功和从寒门出来的贵子比其他人付出了更多更多的努力。这恰恰说明了不平等现象的存在。

      人人生而平等,平等的是我们的自然属性,不平等的是我们身后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人人生而不平等,却无往而不在试图打破枷锁中。所有的人都在努力着、挣扎着……我相信存在即合理,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有它存在的根源和理由。

       人人生而不平等,却无往不在对平等的渴求中努力。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虽然我们深知“平等”根本就不存在,但是还是要自欺欺人地相信有“平等”的存在,因为只有相信,才有努力的动力与方向。我想我们应该要努力去帮助得不到平等的人,像《不平等的童年》的丛书总序说的那样,“真心关心生者,为你,为我,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另一种封面 皮埃尔·布迪厄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布迪厄,1930年8月1日—2002年1月23日),法国...
    超net阅读 6,316评论 0 13
  • 德纳剧院曾经是小城里红极一时的去处。 今日的残桓断瓦仍然残留着往日衣香鬓影的余香,倘使你愿意在那灰败的瓦砾前多站会...
    红服女夜奔阅读 301评论 0 1
  • 修图类 Snapseed 专业修图 作者:Google, Inc. 如果对PS懂得比较多可以用这个软件,里面有直方...
    mochascafe阅读 642评论 0 48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安娜卡列尼娜》。 我不知道这句话对于我来说,父母对我的...
    就爱嗑瓜子阅读 710评论 3 3
  • 我是一个梦 来自偶然 我是爱的期盼托起了一个生命的美丽 在回忆里又多了一丝一缕的温暖 我是梦里的柔情 我又在慌乱的...
    田萍阅读 2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