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2017年9月7日,时值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是我国中原地区秋季到来的重要标志。
在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会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
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 三候 •
一候鸿雁来:
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
二候玄鸟归:
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
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 诗词 •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蒹葭◥
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习俗 •
民间有大量有关白露节气的民谚,大概是因为这是一个夏秋季节转换的节点,古人运用生活智慧的积累在提醒后人。
民谚有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这是说,白露正处夏、秋转折关头,气温日际变化大,暑气渐消,秋高气爽,白露过后,天就渐凉了。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这则民谚是在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
另一条民谚则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这是告知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