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毓,曾是一位热爱探险的边疆记者,出生入死20年,在环境报道和地理人文领域颇有建树,之后却蓦然转身,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常州,在市中心打造了一家很有味道的花园茶舍。
这就是钱毓的选择,她说只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是冬日暖阳,阳光从木栅栏和花木的间隙投射到茶舍里,光影斑驳,暖意融融。藤椅上,一只猫咪懒洋洋地躺着晒太阳。鸟笼里的两只鹦鹉,正嬉戏打闹……
很难想象,这一切都是钱毓亲力亲为呈现的。土是自己从地里拉来的,各种植物也是自己种下去的。这花园般的茶舍,都是她和丈夫两人一手建造。
绿植或园艺小品点缀期间,错落有致,生机勃勃,却舒适宁静。
吊灯是波西米亚风格,灯罩饰着颜色明快的不规则玻璃,光线柔和,与鹅黄色的墙体、绿色的天花板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
这略显夸张的装修风格也是钱毓自己设计的。“大黄大绿的色系啊,一般不会有人这么搭配的,粉刷的颜料都是我自己调制的,坚持做出来后,大家觉得效果很不错。”
“都是纪实性的。”钱毓说,20年新闻从业经历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客观与真实”。“在新疆,我接触过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乐观,幸福指数很高。我记录,同时也被感染。他们似乎天生有游牧民族那种散漫基因,一壶茶可以从早喝到晚,这也使我能更深刻地理解对慢生活的坚守态度。”
“这些都是年份茶,我个人相当偏爱,所以茶舍主营的也是年份茶。”钱毓说。有意思的是,茶叶的包装落款,也是钱毓自己书写的。
如同茶的安静,钱毓现在的生活也是这样恬淡充实。每天,钱毓穿梭在童话般的花园里,修剪花木,喂猫遛鸟,经营茶舍,布席品茗,读书写作。有时应邀外出做分享讲座,有时独自上路旅行,访茶问道……
也许只有当一个人在经历过很多之后,沉着安静才有分量。“年轻的时候,为了梦想,只身西行,无怨无悔。但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如果有了新的目标,那我们要设法实现它。这与年龄关系不大。所以有了现在的生活。”钱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