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似乎是大多数人的玻璃顶,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认定了自己智商不行,遇到难题在挣扎无果之后就把自己归类到智商问题。
记忆中学校基本上是会按照智商高低安排教室座位,智商高成绩好的同学才能当委员,课代表。绝大多数老师几乎都是用批判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当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者在人际关系中时刻都在关注,我看起来是聪明还是愚蠢。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思维模式。
智商测试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比奈设计智商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鉴别无法从巴黎公立学校的教育中获益的孩子,以新的教育计划帮助孩子,然而包括现在很多哲学家以此用来断言个人的智力是一个定量。
他说:我们必须和这个悲观的结论进行对抗,事实上每个人,通过练习,培训,和最重要的——方法,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大脑额记忆力和判断力,可以让自己切实比以前更聪明。
一种认为智商是不可增进的固定思维模式,另一种思维模式认为是可以通过方法提高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到底谁是正确的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区别
固定思维模式认为
我的智力属于我的基本特质,很难做出大的改变
我是某一种类型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
我可以换一种方式做事,但决定我身份的特质并不会真正改变
成长型思维模式
我什么时候都可以对我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无论我是哪一种人,我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类型
我总是可以改变决定我身份的基本特质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可能更关注别人如何看待你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关心是否能提高自己
事实上作者说:思维模式也是可以改变的。
这正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看法。
作者在哥伦比亚大学脑波实验室研究受试者,在回答难题并在知道答案后的反应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会对能反应其能力高低的反馈感兴趣,对可以学习的信息并没有兴趣,即使自己的答案错了,对正确答案也毫不关心。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高度关注可以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有时候成长型思维模的人会通过大幅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演员克里斯托弗.里夫从马上摔下,脖子摔断,脊椎和大脑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导致瘫痪,医生让他接受现实,然而他通过异常艰难的训练,包括通过适量电击刺激帮助瘫痪部位,在五年后渐渐能活动了,从一只手,到胳膊,到整个躯干,虽然和完全恢复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他的脑波显示可以向身体传达信号了,他的坚持不懈为医学研究打开了新方向。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面对挫折会无法承受失败带来的巨大创伤。他们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失败,可能只是尝试修复自己的自尊,比如在一次糟糕的考试后,会去找比自己成绩还差的人。固定思维模式者,修复自尊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责备他人或找借口。因为,失败从来都不是他的错。
龟兔赛跑的故事,本来是要强调努力的重要意义,但却给固定思维的人巩固了,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在固定思维模式者的眼中,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才需要做的事。所以他们可能不会去努力做一件事,因为无法承受努力后的失败,这是非常高风险的事。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强调一件事,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一定会成功,也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努力确实至关重要,没有人可以不努力就取得长久的成功,但是努力绝不是唯一的因素。
这里的附加条件就是一个人的资源。富有的人就如同拥有一张安全网,可以承担更多风险,有充裕的时间获得成功,接受良好的教育,知道在对的地方,更容易让努力得到回报,而资源不足的人,相比之下在困难之前的选择更容易脱离正轨。
在这里深深悼念一下自己的背影。
“在评价别人之前,要记住努力并不代表所有,而每个人的努力也并非建立在同样公平的前提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中也有不断想证明自己的人,他们的努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
也有人说,喜欢固定型思维模式为什么要放弃呢。作者想要阐述的重点是,人们可以选择他们想住在哪种世界,固定思维模式这人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不会让自己做无谓的努力,重点在于要了解这种思维模式的缺点。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是强迫你去追求某件事,它只是告诉你,可以拓展自己的技能,而要不要拓展,也都是自己的选择。
在过去的生活里,你是否觉得有什么对你进行了评判,一次考试成绩?或一次不诚实的行为?感受一下当时的感觉,让自己站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角度,问自己怎样才能借此成长,保持这种想法。在下一次情绪低迷的时候,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考虑一下如何学习挑战以及勇敢的面对障碍。
尝试一下,有没有一直想做,而因为自己不擅长不敢做的事情,计划一下,去实现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