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出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我要讲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名臣。有人曾说,以名相名臣的经韬纬略从政,可以官运亨通;以名相名臣的器量胸襟经商,可以富贵发达;以名相名臣的深谋远虑处事,可以招招领先;以名相名臣的严谨缜密理财,可以财源茂盛;以名相名臣的聪明才智治学,可以博古通今。这些话说得尽管有些夸张,但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学习历史,以古为鉴,古为今用,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的工作与学习的。
名相名臣,特别是宰相,乃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的辅政大臣,他们总揽政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权力之大,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们身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活动、文化、教育和学术活动等各个漩涡的中心,其独特的生存背景、官职地位及从政经历,构成了一部丰富而恢宏的宰相经纬学,其智慧给后人以许多启迪。写这方篇的文章,对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有裨益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第一位名人他是姜子牙,首先给大家讲一下姜子牙的个人信息,语言可能通俗了点,请大家见谅。
姜子牙(约前1118~前998年),西周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本姓姜,字子牙,后改吕姓,名尚,尊称姜太公或太公望。东吕乡(今山东日照市人),炎帝后裔。辅佐西周王朝的三朝功勋重臣,据说寿长120岁。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才华过人,却一直被埋没,直到80岁时才被周文王发现,委任为师(宰相的别称),兼任三军最高统帅,为准备灭商贡献颇大;周武王继位后,仍拜吕尚为国师,尊之为“师尚父”,积极进行伐商准备。后因在灭商中功勋卓著,被封为齐侯,建都营邱(今山东淄博东),地位在各封国之上。相传他曾作兵书《六韬》,反映了他的军事实践活动和他的韬略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由此可以这样讲,姜子牙实为中国大智慧谋略家的开山鼻祖。
那么姜子牙都有哪些智慧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仔细的去看看。想必大家都知道流传至今的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那么姜太公是怎么钓到这条“大雨”的呢?
姜子牙原来是在商纣王手下办事的,但是后来看到商纣王越来越昏庸暴虐,就毅然离开了商纣王,想要投奔了周文王,但是又不愿意屈就,就来到周都附近的渭水之滨隐居了起来。当探听到周文王常到这渭水河畔游猎,便整日坐在这条河岸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垂钓,盼着钓一条“大鱼”。其钓鱼的方式很独特: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而且鱼钩离水面三尺多高。过往行人见此,或奇之,或笑之。姜子牙不以为意,口中念念有词:“短杆长线守皤溪,这个机关哪个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他一面耐心等待,一面把自己的志向和对形势的分析编成歌谣,教渔人、樵夫等传唱,以期引起文王的注意。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草萌生,花红柳绿。景色宜人,正是游玩的好时节。一天,文王带着散宜生、南宫适等人来到渭水之滨游玩,君臣游兴正浓时,一伙渔民作歌而来。其歌唱道:
忆昔成汤扫桀时,十一征战自葛始。
今经六百有余年,祝网恩波将歇息。
悬肉为林酒作池,鹿台积血高千尺。
肉荒于色外荒禽,可叹四海沸呻吟。
我曹本是沧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
日逐洪涛歌浩之,夜观星斗垂弧钓。
孤钓不如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
听那歌词,饱含着商朝将要灭亡,乾坤必定更替和隐者避世逍遥之意。文王大为惊奇,命南宫适叫来这伙渔民,问道:“请问,这歌是你们编的?”一个渔民答道:“我们是打渔的,不识字,哪会编歌呢?这是一个叫姜子牙的老翁在皤溪垂钓鱼时唱的一首歌,他每天都唱歌,还教我们唱,我们听久了,也便学会了,其实并不解歌中之意。”文王听了,当即前往皤溪,寻找姜子牙。临近皤溪时,一樵夫挑着一担柴唱着歌,迎面而来:
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鱼未遇隐皤溪。
世人不识高贤志,只作溪边老钓矶。
文王一问,才知此歌也是姜子牙所作。于是,文王迫不及待,拍马快奔,大臣们紧随其后。来到皤溪边,只见一棵柳树下,有一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头,石头旁边的鱼竿飘在水面上,姜子牙无踪迹。求才心切的文王耐心地等到天黑,仍不见人影。散宜生向文提醒道:“求贤聘杰,应当虔诚,今天突然闯入,说明心意不诚,行为不恭,贤人才故意避开。我们应当另择吉日专程探访才是。”文王认为言之有理,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皤溪。回宫后,文王命令文武大臣不得回家,皆住宫里,斋戒三日。第四天,大家冲浴整衣,抬着礼品,前往皤溪。沿途惊动了无数百姓,扶老携幼,观看迎贤盛况。队伍行至树林边,文王命令队伍停下,不准喧哗。文王下马,同散宜生步行入林,只见一老翁背坐溪边,文王猜想此人一定是姜子牙。两人悄悄来到老翁身后,不敢惊动。的确,文王猜得不错,此人正是姜子牙。其实,姜子牙早已发现了他们,而且,前几天他也是故意躲开的,他想考察文王,看看他是不是真正的明君,是不是真正的求才若渴。今天,他还想考察一番。他明知文王已站在身后,却假装没有看见,自言自语道:“世人垂钓以诱饵,老夫泪眼视空钩;王公卿士无人识,面对流水度春秋。”文王听罢,更觉得姜子牙是个奇人,再定睛一看,又发现了奇怪的事:姜子牙的鱼钩不在水中,而是高出水面三尺多,钩是直的且无鱼饵,文王忍不住,低声问道:“先生可就是隐士姜子牙?”姜子牙假装不认识文王,慢慢扭过头来说道:“小民确为姜子牙,但不过是一村野匹夫,并非隐士。”文王想了一下,又问道:“别人垂钓均有诱饵,钩入水中,先生则不然,如此钓法,能钓得住鱼吗?”姜子牙借题发挥:“休道钩离奇,自有负命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伯邑考就甘愿上钩,纣王自认为才智高超,能识破一切谎言,可硬是让散宜生的奇钩钩住,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文王。”文王听了,更加敬佩,诚恳地说:“不瞒先生,我就是你说的文王。祖父老太公生前就盼望我寻找一个协助我兴邦之国的贤臣,现在我得到了,您就叫太公望吧。请先生收拾行装,随我进宫。”姜子牙见文王确实是谦虚待人,礼贤下士的君王,也就没有推辞。文王非常高兴,立即将他迎上马车,姜子牙于是永远离开了皤溪。功夫不负有心人,姜子牙终于钓到了“大鱼”,等到了赏识自己的明君,从此走上成功的平坦大道。这一年,姜子牙年已80高龄。
姜子牙为了钓到这条自愿的“大鱼”,多次考察周文王,终于盼到了周文王的到来,周文王也是真的求才若渴,姜子牙投靠这样的人才能大展宏图,才能有所作为。小故事有大智慧,有志不在年高,对于姜子牙来说80岁才是巅峰时期的开始,想想我们当今社会的人,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因为一点困难就止步不前,真的有点不应该。
该反思一下自己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 ,下回我们讲一讲姜子牙是如何在周文王的手下做事的,是如何为周文王一步一步打下万里江山的。我是洋洋大观,带你观天下,谢谢观看,别忘了给个评价。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