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很多才女,大多是写诗文的作家,而林徽因却与众不同,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
她曾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以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并对传统的景泰蓝工艺进行了改造。
林徽因的文学成果也极为丰硕,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俱为佳作,如珠玑一样熠熠生辉。
01、出身豪门,少年时环游世界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一户官宦家庭。林徽因原名林徽音。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长诗文、书画,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一职。
她的母亲因为没有生出儿子,被赶到后院,父亲后来娶了一个妻子。
林徽因的母亲因为嫉妒,变成了怨妇,父亲越发不喜欢她了。
幸亏林徽因聪明伶俐,长得甜美可爱。父亲和姑妈比较喜欢她。
林徽因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深深被欧洲豪华建筑所吸引,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旅欧期间,父亲常带她去高雅的饭店吃西餐,给她讲各国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让她大开眼界,那一年是他们父女在一起最惬意的时光。
02、浪漫初恋,智崭情丝
1920年的初冬,伦敦雾濛濛,风流倜傥、满腹才华的徐志摩拜访林长民,他看林徽因第一眼时就被她的绝世美貌、聪慧的才情所吸引。
徐志摩的英俊外貌与渊博的知识也打动着林徽因的芳心。16岁的少女情窦初开,并不知道24徐志摩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他们在剑桥校园漫步,在康河上划独木舟,谈论诗歌,谈论感情,快乐地生活。
在剑桥温柔的海浪中,两个人相爱了,他们的爱如此强烈,如此真诚。
直到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出现,林徽因如梦初醒,林徽因明白,诗人的爱情固然美丽,但才子皆风流,也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更何况那时的徐志摩在中国的家中早已有了妻儿,林徽因如果选择了徐志摩,就要选择他的生活,他的背景,他的过去。清高的林徽因是难以接受这些的。
徐志摩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师长的反对,毅然离婚要追求她。理智的林徽因及时割断情丝。
尽管徐志摩潇洒,罗曼蒂克,但她不愿当不光彩的第三者。林徽因与父亲提前回国,回国后,她仍到培华女中续书。
03、与梁思成相知相爱
梁思成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学者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也是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子。
梁启超与林长民既是同僚,亦是挚友,二人有意结亲,在父亲们的撮合下,梁思成与林徽因很早就相识了。
1921年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回国后,梁思成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
他们一见如故,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
梁思成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他,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梁思成喜爱绘画,所以他也选择了这个专业。那一次他们相谈甚欢。
1923年5月的一天,梁思成和他的哥哥梁思勇在北京骑摩托车旅游。
当他们来到长安街,突然被官员金永艳乘坐的汽车撞了过来,两人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梁思成的右腿骨折,被送往医院。
听到消息后,林徽因每天都去看他。林徽因发现比起徐志摩的随性浪漫,梁思成更加踏实稳重,认为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便对他逐渐产生了好感。
梁思成的右腿在事故后跛脚了,但他因祸得福,得到了才华横溢,美丽恬静的绝代佳人。
04、欧洲求学生涯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
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后,林徽因暂时逃脱了旧式家庭的枷锁,无拘无束地放飞自我、展现个性。
林徽因异乎寻常地活泼和聪明,又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天生善于和周围的人相处。
林徽因十分欣赏美国的自由,在新的环境里,她如鱼得水,有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
1927年夏,林徽因获美术学士学位,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梁思成是一个严肃用功的学生,每天忙于博览群书、参观古文物、手绘古建筑,以积累更多的学识。
除建筑设计外,梁思成对建筑史及古典装饰饶有兴趣,课余常在图书馆翻资料,做笔记,临插图,在掩卷之余,发思古之幽情,林徽因更欣赏他的才华。
05、浪漫的蜜月之旅
1928年3月21日,林徽因接受了梁思成的求婚,他们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隆重的婚礼。
婚后按照梁启超的安排,同往欧洲游历,考察欧洲建筑。他们欣赏沿途欧洲风光。
一路走来,他们更被各国古式古香建筑吸引了,拍下了大量照片。
06、教学生涯中初露锋芒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20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
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她讲的课生动形象,有趣活泼,深深吸引学生。
从东北回来在北平定居,工作之余,林徽因和夫妇经常出外调查古建筑。
林徽因和梁思成走遍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城,考察了2738处古建筑。
1938年10月至11月,经林徽因、梁思成调查的有圆通寺,土主庙、建水会馆、东寺塔、西寺塔、真庆观大殿、金殿等约50余处昆明主要的古建筑。
林徽因是个工作狂。她多次单独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
柔柔弱弱她,攀房檐,爬屋顶,兴致勃勃进行绘图记录,她当时人们被称为“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她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
07、文学创作颇丰
林徽因在热心建筑的同时,她也热心文学创作。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
早在1920年她和徐志摩在一起时,她就对新诗产生了浓厚兴趣。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到中国访问,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等人陪同泰戈尔游历北京。
5月8日,为庆祝泰戈尔先生六十四诞辰,林徽因、徐志摩等在东单三条协和小礼堂演出泰翁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
1931年林徽因肺病复发,回北京香山疗养,清静幽深的山林,同大自然的亲近,初次做母亲的快乐,朋友相聚谈天说地,令林徽因心里充满了宁静的欣悦和温情,也激起了她写诗的灵感。
从1931年春天,她开始发表自己的诗作。10月7日,发表散文《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
林徽因于1934年创作《你是人间四月天》以春风轻灵、春光明媚等四月天的季候特征;
以四月天中各种不同的具象来比喻生活中的各种画面;最后诗人直抒情意,概言“你”就是“爱”,就是“暖”,就是“希望”。
把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融为一体。
1936年发表诗《深笑》、《静院》、《风筝》、《记忆》、《无题》等。
08金岳霖柏拉图似的爱情感人肺腑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一流的哲学家。金岳霖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
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身高一米八,极富绅士气度。
林徽因一家在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居住的时候,金岳霖与林家比邻。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
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日深。
大概是1932年夏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很沮丧地告诉他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梁思成听了以后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笼罩着他,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他毅然地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幸福。”
当时他和林徽因都哭了,林徽因感动万分地堆梁思成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得一生来尝还。”
金岳霖觉得梁思成能说这种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林徽因,不愿让她受一点点委屈,他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林徽因的人,他退出。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09艰难岁月,伉俪情深
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林徽因也不例外,一直顺风顺水的她,艰难岁月也能应付自如,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乐观面对。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林徽因随梁思成颠沛流离,辗转长沙、昆明、四川。
在动乱、艰辛的烽火岁月中,林徽因与梁思成相濡以沫、苦中作乐。
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也从70公斤下降到47公斤。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笔耕不辍。生活重担落在了林徽因柔软的肩上。
她要出去做教员挣钱养家,要服侍梁思成,要带孩子,劳累加上为梁思成的身体担忧,她肺病复发不停地咯血。
贫病交加和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林徽因在靠窗的墙上做了一个简单的书架、节日前夕还自制一个花环挂在门上。
就是在粮食匮乏、没有电、臭虫横行的李庄,两人每天几乎都要伏案工作到深夜。到抗战胜利时,他们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
10、她幽默风趣,教子有方
作为母亲林徽因很爱孩子,在女儿小时候,她为女儿缝制漂亮的布娃娃。
孩子生病的时候,她示范怎么吞药,她在马樱树、丁香花下教孩子写字、念古诗……
抗战时期吃不饱穿不暖,她坚持给孩子们买书,中外文学经典、当代诗歌童话等,但是他从来不刻意督促孩子读书,中一有空陪孩子玩耍。
她很关注孩子的视力,林徽因还画了一只戴着眼镜的袋鼠,幽默地提醒女儿注意用眼卫生:“喜欢读书的你必须记着同这漫画隔个相当的距离。
11、解放后,建筑事业蒸蒸日上
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
从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务。
1950年,她被任命为北京计划委员会委员,对首都城建总体规划提出了有远见的意见。
她以极大的科学勇气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的错误主张。
她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并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这个既能保存古文物又可供人民憩息的新设想。
1952年5月,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中,林徽因承担了设计小组的组织工作并亲自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特别是纪念碑小须弥碑座上的一系列花环浮雕,栩栩如生。
一个女子学建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林徽因不仅在建筑方面造诣很深。
她不但发表文章,还参与设计,培养了许多建筑人才。她是杰出的建筑专家,树立了建筑丰碑。
由于长期劳累,加上肺病折磨,到了1954年,林徽因的身体已极度衰弱,所承担的《中国建筑史》课程,几乎一大半是躺在床上讲授的。
1955年4月1日,病魔终于夺走了她的生命,享年51岁。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下方有一块刻著秀丽花圈的汉白玉。
她去世后,为纪念她在建筑上卓越贡献,国家为她塑造了一尊雕像。
林徽因的坐雕像为纯汉白玉石材,由杨徳林设计、河北曲阳雕刻名家雕刻而成。
林徽因的生命虽然短暂,却那么璀璨夺目,她天赋异禀,在建筑和文学方面都如此大的成就,让人望尘莫及。
她品尝到了初恋的罗曼蒂克,婚姻的幸福,同时又拥有金岳霖柏拉图式的爱情,让许多女子羡慕不已。她真是名副其实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