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不是那种让人一见倾心的山。
它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也没有那种令人窒息的壮丽。它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像一位年迈的长者,带着岁月的痕迹,温和地注视着每一个走近它的人。
我第一次去黄山,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
山脚下的村庄很安静,几户人家的烟囱里飘出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的味道。村口的老人坐在石凳上晒太阳,手里捏着一把瓜子,偶尔抬头看看天,又低头嗑一颗瓜子。他们的生活似乎与黄山无关,却又与黄山息息相关。
上山的路并不陡峭,石阶被岁月磨得光滑,踩上去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路边的松树长得并不高大,但枝干虬曲,像是被风吹弯了腰,却又倔强地挺立着。它们的叶子很细,像一根根针,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光。偶尔有几只松鼠从树丛中窜出来,飞快地爬上树干,消失在枝叶间。
黄山的云雾,是这座山的灵魂。
它们不像别处的云那样高高在上,而是贴着山腰,缓缓流动。有时,云雾会突然涌上来,将整座山包裹其中,眼前的世界顿时变得模糊起来。脚下的石阶、远处的山峰、身边的松树,全都隐没在乳白色的雾气中。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山顶的风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
我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望着脚下的云海。云层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波涛翻滚,却又寂静无声。远处的山峰从云海中露出尖顶,像是一座座孤岛,漂浮在白色的海洋上。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将云海染成了金色,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镀上了一层光辉。
下山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
山脚下的村庄亮起了灯,星星点点的灯光在暮色中闪烁,像是天上的星星落在了地上。村口的老人还在那里,手里的瓜子已经嗑完了,正慢悠悠地往家走。他们的背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瘦小,却又格外坚实。
黄山的美,不在于它的雄伟,而在于它的平凡。
它像一位默默无闻的长者,用它的沉默与坚韧,教会了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与生活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