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真回家不到半年,王老板从新疆打来了电话,告诉他乌鲁木齐市有一个电厂工地即将开工,工地目前正缺少技术工人,当地人不会干木工、钢筋工,必须从内地调人,要李真带上五六十名技工尽快动身去乌市。
李真接到电话便马不停蹄开始找人,又是打电话联系,又是驱车当面商谈,忙活了好几天才组织了五十多名工人。
人员确定了接着便是商议行程,人们几经协商最后确定三月二十六日动身去新疆。
李真妻子告诉李真说:‘’你找了那么多人干活,又是去七八千里的大西北,工资有保障吗?吃饭零花钱怎么安排?出现工伤如何处理等等,你都问清了吗?不能听见风就是雨,盲目蛮干,必须先把工人们关心的问题问清楚然后再去找人干活,不然工人们问起这些事情你如何回答?‘’
李真说:‘’对,我竟然忘记了这一层。好,我马上打电话把这些事情问清楚。‘’
李真拨通了王老板的电话,王老板告诉李真说:‘’兄弟,这个工地你尽管放心干,这里不是东北工地,是国家工程,承建方是山建电力一公司,也是个实力十分雄厚的国企公司,工资不用我们操心,只要记好我们的出勤就行。你告诉工人们,工地管饭,每月零花钱一千元,工资年底发放,人走账清,工伤之类按国家法规执行,各个方面都很好,放心干就是。‘’
李真问:‘’工资标准呢?''
老板说:‘’技工工资每天一百五十元,壮工一百元。‘’
李真听后眉开眼笑,这工资他想都没敢想,这工钱几乎比内地高出一倍,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李真想,如果照此干下去,一年能挣三四万呢,他很知足。他谢过老板,然后把喜讯告诉了工人们,人们也都欢天喜地,个个磨拳擦掌,决心只要出去干就干它一整年,回家带个三万五万,过个肥年,也享受一下有钱人过日子的滋味。‘’
出行有了日子时间就变得飞快,转眼到了三月二十六日,李真通知所有人一早动身在济州火车站聚齐。
下午四点,人们陆续来到济州,在候车室只停留了半个小时火车便开始发车。
这是一趟直达车,到乌鲁木齐最快也要三天两夜的时间才能抵达。
人们上了车,在车上有说有笑,个个都很高兴。一个多小时以后列车来到河南地界,时间已是下午六点,车窗外夕阳西下,天渐渐黑了下来,车厢里的人们谈兴正浓,精神昂扬,全无倦意。到了凌晨一点左右,许多人开始磕头打盹没了精神,有些人便打起了瞌睡,也有些人还在强打精神喝茶聊天。
坐车看起来很轻松,其实比干活都累,一天一夜下来许多人便开始感到了身体的不适,有些人由于坐车时间过长,两腿开始肿胀,两只脚像吹足气的蛤蟆,连鞋子都穿不上了,有些人腰酸背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十分不得劲。
李真还好,暂时还没有不适的感觉,因为他一心专注车窗外的美景,感慨不断,没把注意力放在身上。
列车行进到陕西境界,天渐渐放明,窗外的黄土高原,古旧的窑洞,山间隧道都清晰可见,这令李真激动不已。那只在歌声中听到的和在书本上读到的黄土高原景象今天就实实在在呈现在眼前,这让李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里的大山小山都是土山,很少有植被,一阵大风吹过虽不见尘土飞扬,却也看不见绿树摇晃。看那山间窑洞,有些已经荒废,也有些仍有人居住。有的窑洞依然是原始状态,贴着山体开出一个洞口,旁边留有一个窗洞,这便是陕北人的家。也有少数人家窑洞外接盖现代化平房,房顶上摇晃着电视天线或是放置一个大锅盖信号接收器,这些人家大概都是当地的富户,并不能代表当地人的生活水平,这里的大部分人家依然贫穷,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活艰苦。陕北虽然富产高亢动听的陕北民歌,可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人们还是过着十分落后的生活。
当列车行进到陕甘宁边区,荒凉的‘’三边‘’给李真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虽然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今天她依然贫穷落后,土地贫瘠,沧桑满目,尤其路旁大牌子上的一段话更让人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