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辛劳为回乡,
小小车票寄厚望;
烟火十里诉新年,
煎饼饺子暖心房。
围炉煮茶话家常,
佳肴絮叨疗子伤;
哥嫂豪情万志高,
城镇新貌竭己量。
快过年了,提前一个月买了腊月二十九回老公家山西的票,日子因为等待而变得漫长。
终于等到起程的那一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旅程因为少儿的各种惊喜而生趣,走着走着就到晚上十一点半了,说好的自己打车回家,家人早些睡觉。下了火车站才发现,车站门口仍是大哥熟悉的望眼欲穿,回到家仍是还未睡觉的母亲,备了热汤和现蒸的肉包子,吃得暖暖的,洗了热水脚睡觉。
第二天是大年三十,我们还在睡觉,母亲己早早起床,准备了很多好吃的,苹果,桂圆,沙糖柑,煮饼,桃仁都是一件一件的,还有山西麻片,葡萄干和山楂啦。原来母亲始终记得我爱吃山西苹果,孙子爱吃山楂和葡萄干,专门为我们准备的,还别有用心地准备了山西特产煮饼和麻片。过年少不了美味的饺子,这饺子是父亲亲自加了大葱,老姜和独蒜,芹菜,一刀一刀跺馅,母亲亲手撖面,一个一个包出来,然后在煤炉上加一个大锅,大锅里装了很多水,慢火熬煮出来的。饺子里放了很多肉,只有一点点芹菜,家里包的饺子就是香。吃了饺子一家人搭着楼梯贴春联,别有用心地思考赠送的小春联“满院春光”“福星高照”“四季平安”“身体健康”“合家欢乐”贴在什么地方,一家人架起柏树枝,摆好鞭炮,拿出礼花,天黑的时候,听呯和噼噼啪啪的声音,门前一家人的张望,看炫丽在夜空转瞬即逝,孩子们也在旁边忙着放小礼花和“小金鱼”甩炮,一家人忙忙碌碌欢声笑语的一天,过年啦……
“贴春联,过年啦,听呯和噼噼啪啪的声音,看炫丽烟花在夜空幻灭”
“春光正好,小春联贴哪里”
电话那头,重庆妈妈不时打来电话刻意说着老两口在家过得很好。
初一到初五,不是在去亲友家的路上,就是在等待亲友来拜访的家里,想见的人太多,想说的话太多。一有闲暇,就和父母待在一起,和父亲聊家常,看母亲一直在厨房忙碌,做手工面,蒸馒头,蒸包子,包饺子,摊煎饼,烤锅盔,烤石子馒,煮麻辣鱼,煎香辣虾……同大哥大嫂各种娱乐,五子棋,跳棋,象棋,斗地主,升级,打麻将,孩子们一起玩玩具,画画,打游戏,看手机,看动画片,看书,玩“小金鱼”甩炮……放纵一切放松一切的感觉真好,大人孩子都很尽兴。
“阳光正好,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好时光”
期间去看了姐夫,一个被医生判了死刑的癌症患者,我们彼此都守着那份平和和宁静,保持着原来的家常和一言万志高,只留下欢歌笑语,大哥一直重复着人要活得有价值,不管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不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混日子,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听着姐夫细小而微弱的声音,偶尔伴着声声咳嗽,明明自己在强撑还不时提醒姐为我们添茶水添水果添点心。人终会离别,过了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但我们终会守着那份对生的执着,而我也在等着奇迹,真希望姐夫的不时卧床而眠只是“喝醉了”,会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忽然醒来……
还去看了外婆,那个曾经八十岁还会在早上五六点起床操心子孙婚嫁的外婆,如今己老了,一只眼睛看不见了,会不时回想登华山,登鹳雀楼以及江南之行了,不想别人来看她也不想去看别人只喜欢和老人打麻将了,每每说到外孙女婿的病就会掉下泪来。
几年不见,侄女长高了长大了,一下从那个曾经害怕别人问她期未考试成绩的学渣变成了学霸,并告诉我四大名著史记都看过了,和我一见仿佛遇见了知音,我们会就《红楼梦》讨论半天,还非要认我当干妈,说她可喜欢我,和我说话没有代沟,像好朋友一样。我有一天外出回家,她为我剥了一大堆瓜子,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小幸福。
……
欢乐总是太短,雪落的声音加快了离别意,母亲早己准备好了大包小包,家乡煮饼,家乡麻片,家乡苹果,母亲自己种的核桃,芝麻,花椒,山西陈醋,自家酿的柿子醋。
旁白:我是来疗伤的,我听见自己的声音了,我还听见风,听见雪落,听见黄河的哀鸣和怒吼,听见深夜的低吟和人们的哭泣……
故乡安放不了肉身,又急急忙忙地赶回重庆陪伴重庆的父母。
哪是我陪父母呢,分明是他们陪我,下着小雨他们愿走,长途跋涉他们愿去,等去九凤瑶池的公交车一个小时他们愿等,等不到变成去观音塘湿地公园他们不抱怨,到公园里绕湖和去哪条路都是尊从我的意见,纵容我的任性。我们走了很长的路,母亲和我说了很多话,原来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好时光。
“和重庆母亲一起,我们走了很长的路,说了很多的话。”
旁白:陪父母逛公园,我听见啾啾的鸟鸣声,我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我听见慵懒的花开声……我多希望“太阳带点暖,斜照在每棵树梢头,像凤凰…让一切勇敢向蓝穹,凭一线力量……”
“哪里我陪父母,是父母陪我呢,从重庆母亲选择的角度拍的一张照片,保存”
原来不管我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母亲的牵挂,世界再大也大不过家人的望眼欲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