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中,爱情一直是人们歌颂赞扬的一大主题。为了表现爱情的轰轰烈烈,文学以超越现实的笔触用“同生共死”来体现爱情的忠贞不渝,然而却颇具争议。我认为,生死虽贵为重要,然而爱情的忠贞并不定位于此。只要双方能够随心,幸福,便是真正的爱情(仅限于文学塑构)。
中国的文学作品常有“同生共死”。最具表现力的,莫过于《孔雀东南飞》与梁祝化蝶的故事了,这是“共死”的例子。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的起死还生,是“同生”的例子。之后的文学塑构虽有不同的结局,但大都不离于此,《红楼梦》中当黛玉病归西天中,宝玉后来也有寻死的念头,当然,后面的出家自是具有奇异的色彩。在现当代武侠小说中,依然有所延续,杨过随小龙女之后又跳下断肠涯,是赴死的决心,然而最有意思的,要数《仙剑奇侠传(三)》了。在结局中,牺牲铸剑的是龙葵,剩下的是情侣景天和唐雪见,然而且结局也只是留到了两人在一起的一幕。虽说景天命难长久,但后面毕竟未可知,还是“同生”。
曾有人论道:杨过和小龙女,令狐冲和任盈盈,张无忌和赵敏宁愿同死,是夹杂着其它感情的,不算是纯粹的爱情。并列举了《泰坦尼克号》中杰克舍生救露丝,露丝好好活了下来并成家的例子,说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对此,我不敢苟同。它不过是中西方爱情生死观的表现不同而已。
西方的文学较少有“同生共死”的例子。《苔丝》的结局中,最后苔丝勇敢地承罪赴死,而男主克莱尔也断然不会殉情;《红与黑》中,于连获罪将死,而爱着他的拉穆尔小姐也不会去赴死;包括《茶花女》中,男主也只是为玛格丽特的死而伤心,之后也只会度自己安稳的日子。
所以,生死只是爱情的一种坚贞表现,爱情究竟真不真,纯不纯粹,那得回到主人公身上了。对于中西方文学塑构的差异,是不影响爱情本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