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王建花原创分享第121天第141篇。
好妈妈成长团第二期第八天。
【读书感悟】
“书中自有黄金屋”。最近持续带领读书活动,让我从内心深处领悟到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如果能够沉下心来,系统的完整的详细的解读一本书,那么就相当于去上这个作者的一门课,能够领悟到作者很多的专业技巧和哲学精神。
不断的告诉自己,沉下心来,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细细的去品读每一句话的意义与内涵,用心的去揣摩作者用字的心思与传达的观点,让自己走进书本的世界当中去,感受文字的深刻味道。
【书摘及解读】
1.意大利的研究发现,自我韧性在16到20岁男女身上相当稳定。这句话如何理解?
首先,这是意大利的研究成果,套用在中国的青少年身上不一定完全适用,但可以作为参考,所以不能轻易给一个青少年误下结论。
其次,这句话主要在强调自我韧性在16到20岁时相当稳定,就相当于成年人的身高相对稳定一样,意指变化的幅度和可能性不会很大。这句话大概帮助我们了解,如果父母希望培养高自我韧性的孩子,那么把更多的力气花在16岁之前,年龄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高。
同时,研究发现:自我控制和自我韧性通常在童年期之后提高,自我控制在各年龄层都出现个别差异,表示自我控制程度,可能早期就可确认。这也在提醒我们,对于青少年的评估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不能一概而论。
2.关于儿童的自我韧性的研究。
研究发现:高自我韧性儿童擅长压力、焦虑较低、较少需要安抚。高自我韧性跟整体智力、学校优良成绩、受同伴欢迎程度、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功能之间成正相关。高自我韧性的学生,有主见、泰然自若,具有社交技巧和开朗愉悦。高自我韧性者与幸福感、外向、友善、正向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低我控制的儿童较具攻击性,且顺从性和守秩序程度较低。低自我韧性者,在负面情境(通常是与双亲互动)时,会出现生理压力征兆。低自我控制的学生,倾向于无法预见、叛逆、喜怒无常和放纵自己。
同时,高自我韧性的父母更容易培养高自我韧性的孩子。
【答书友问】
问:家长打电话来求助,面对开学的日子,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怎么办?如何回应?
1.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对自己准确定位。对于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师等不同的角色,回应家长的方式一定不会相同。需要踩稳自己的角色,对家长进行适合的回应。如果是班主任,回应可能带有指导性,可以直接给建议或方法,甚至直接进行家访,叫学生来上课;如果是心理辅导老师,回应可能偏教育性,可以邀请家长带孩子一起到学校,利用专门的时间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或咨询,协助家长了解情况,寻找方法,帮忙孩子;如果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回应具有专业性,遵守心理咨询的专业设置以及咨询伦理,给予适当的回应。
2.作为焦点解决咨询师,首先相信当事人是解决问题的专家,把握焦点解决的目标导向,聚焦与当事人资源和目标,协助家长和孩子发现资源和能力,运用赋能的各种技巧,提升当时能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进而寻找解决之道。
3.面对家长和孩子,要能同时给多人赋能。如果面对家长,家长就是来访者;如果面对孩子,孩子就是来访者;如果面对两个人,两个人都是来访者。记住,家长同样是需要同理、关怀和支持的对象。
今天是复学的日子,祝所有学子学习愉快!祝所有父母开心快乐!
2020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