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常识呢?常识是我们生活中的知识,有些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经验。所以我概括为【生活常识】【经验常识】
比如,太阳东升西落。
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学到的知识不同,所拥有的常识也不同。
比如秦朝所拥有的常识就和我们现在拥有的常识有区别。
19年暑假我们带孩子参观西安博物馆时,我问其中一个孩子:“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他说:“不知道。”
我说这是古代的马车,他又问:“那它们跑多少码?限速吗?”
又比如,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如果手指受伤流血了,他们会用猪油,或者墙灰来止血,这是他们成长环境中的“常识”,那我们现在呢,知道先用清水清洗伤口,消毒,再包扎。
我们遇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可以用常识来解决,没有常识做为基础,谈论科学和技术就是虚妄。
职场中也有人因为“常识”不够,导致认知不协调,有知不一定有行,但是也可以通过行为来改变认知。
分享一则办公室小故事:
同事A,某天早上吃早餐没有筷子,于是走到C的办公桌前,拉开C的抽屉,拿出了筷子,并且把塑料袋留在了抽屉里面,同事D看不下去,把这件事告诉了C ,C很生气,但并没有在办公室里说这件事情。
第二天早上C上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书被他人动过,于是故意生气地说:”好烦啊,谁又动了我的书,我觉得这样很不被尊重,感觉自己的隐私被冒犯了。” 同事A也回应:“是的,我很理解你,知道这种感受,我也很不喜欢,这样很不被尊重。”
第三天,同事A又找筷子,于是又去了拉开了F同事的抽屉......
尊重他人是常识,也是公认的行为。
这就是典型的认知不协调,就是知行不合一,但却以为知行合一。这种人我们身边常有,他们会认为自己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好,有认知,却没有外界公认应有的行为。
不论是【生活常识】还是千百年的【经验常识】,想要单单靠这些常识精进就很难,所以我们的常识需要不断的积累,更新,做到知道,也行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