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救助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做好新时代社会救助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要强化问题导向,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既紧盯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又聚焦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重点解决好社会救助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把服务对象“表情包”当作工作“风向标”,发挥民政工作优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健全监管机制,严把“三关卡”。通过与核对预警、殡葬、残联、人社、医保、等多方面数据信息比对,对乡镇动态调整把好“检测关”。常态化开展日常业务报表和信访情况统计分析,对“临时救助”、“单人保”、等工作开展缓慢的乡镇,有针对性地把好“督办关”。结合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兜底保障工作督导,随机抽取30%的社会救助对象开展入户核查,对新老对象政策落实新增调整停发审核把好“加强关”。
引导救助转型,争当“主动人”。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开展与乡村振兴、医疗、住房、教育等部门数据信息比对,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为重点,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监测预警。拓宽监测手段,在用好社会救助管理系统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对低收入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基础上,还通过党媒平台和“12345”服务热线等平台监测发现困难群众。
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支撑力”。结合社会救助工作重点及对乡镇、村居调研工作掌握情况,下基层逐个对乡镇民政业务人员、村居委会书记和民政业务专开展全方位、零距离、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一方面全面讲解社会救助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兜底保障工作、“数字民政”新增功能、低质量数据清洗及赣服通自助申请;另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讲解指导,对社会救助重点工作、难点问题现场通过个案举例剖析问题、答疑解惑,加深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理解与掌握,为政策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撑。